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作为扁桃体的邻居,腺样体能切除吗

原标题:作为扁桃体的邻居,腺样体能切除吗

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

腺样体,一个不起眼的器官,呈桔瓣样,很多人甚至都没有听说过。但是腺样体有一个大名鼎鼎的邻居——扁桃体。人在感冒的时候,扁桃体容易肿大,这个时候腺样体很可能也悄悄变大了。腺样体还有一个名字,叫“增殖体”,在儿童2~6岁时,会出现生理性增生。此时孩子整体身体免疫力比较弱,身为上呼吸道警卫的腺样体就努力工作。

其实,上呼吸道感染的时候,腺样体会发挥免疫功能,发生炎症反应,一方面向身体发出警报,一方面产生淋巴细胞,抵抗细菌和病毒。扁桃体发炎肿大,会堵塞咽喉,引起吞咽障碍。如果腺样体肿了,会堵塞鼻咽部,导致鼻咽腔狭窄,阻塞后鼻孔,导致口呼吸。

对于成年人来说,腺样体已经退化,甚至消失。所以会被很多人忽略。但是对于儿童来说,问题就严重了。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会对腺样体产生持续或反复的刺激,导致腺样体肥大从功能性肿大变为器质性肿大,从而堵塞鼻咽部。

临床上,小儿腺样体肥大堵塞鼻咽部可以达到75%,甚至是90%堵塞,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其中最让家长担心害怕的,是腺样体面容。由于鼻咽部堵塞,鼻通气量减少,不得不张口呼吸,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齿不齐,上门牙突出,嘴唇变厚,表情呆滞,形成腺样体肥大面容。

鼻通气不足,引起张口呼吸,还会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在睡觉时,舌根后坠,鼻咽腔进一步受到阻塞,括约肌张力不足,导致气道塌陷,形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这时,胸廓起伏、膈肌工作,但由于没有空气进入肺,呼吸运动血氧饱和度下降,引发缺氧、惊醒、做噩梦、血压升高、睡眠质量差,进而导致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出于对以上情况的担心,许多家长也往往选择带孩子接受腺样体切除手术,以为切除腺样体就能一劳永逸,但实际上不是一切了之那么简单。

口呼吸与腺样体肥大面容

游泳运动员从小开始,每天大量训练时间都使用口呼吸,但是没有任何研究表明游泳和腺样体面容之间存在关联。腺样体肥大和腺样体面容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具体堵塞多少,会有多大概率形成腺样体面容,医学界也没有数据可供参考。

睡眠呼吸暂停

儿童睡眠呼吸暂停与很多因素有关,包括颅面解剖结构、腺样体扁桃体肥大、肥胖、上气道炎症反应、环境暴露、哮喘、早产和遗传变异。这些因素均可能由于影响上气道解剖、上气道壁的固有顺应性和/或上气道神经肌肉控制而促成睡眠呼吸障碍。上气道任何部位的解剖学因素均可使气道大小或稳定性降低,从而可能促发睡眠呼吸暂停。

临床上经常会见到已经切除了腺样体和扁桃体后,仍然来就诊的患者。甚至有些年龄太小的腺样体切除患者长大之后,由于卧床睡眠呼吸状态不理想,再次接受腺样体切除术。

腺样体的作用

腺样体和扁桃体一样,是淋巴组织,属于免疫器官。如果盲目切除,会使呼吸道失去第一道屏障,给扁桃体带来巨大压力,使扁桃体发炎的概率升高。如果把腺样体和扁桃体共同切除,那么病毒和细菌将会长驱直入,直接进入咽喉、气管、支气管以及肺部。临床有些孩子手术后声音改变,音调变高,声音比较尖。少数孩子以前频繁发作的上呼吸道炎症没有了,但是下呼吸道炎症经常发作。

腺样体,主要在儿童时期,为呼吸道提供保护。如果把人体比喻成房子,腺样体就是警卫员。警卫员发现了入侵者,就会向房子内发出警报,同时对抗入侵者。这个时候,如果冒然切除腺样体就相当于赶走了警卫员,那么入侵者就可以长驱直入,肆意破坏了。

所以腺样体肥大,并不是腺样体的错。就像量血压的时候,显示血压高,这并不是血压表的错,而是血压有问题。盲目切除腺样体,就像是把血压表扔掉,看不到高血压的数值了,就以为没有问题。因此,如果发现孩子有反复感冒、长期咳嗽、反复发烧、中耳炎、鼻窦炎等,一定要选择到正规医院就诊。

相关阅读:
商务部:一季度中国外贸增势良好 好于疫情前水平 吉林农业大学举办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