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发布会|重庆优化营商环境,十佳案例出炉!

原标题:发布会|重庆优化营商环境,十佳案例出炉!

来源:重庆发布

市政府办公厅、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指导《重庆日报》承办了2020年度优化营商环境十佳案例评选活动。今(14)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2020年度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暨2020年度十佳案例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有关情况。

新闻发布会现场邹乐摄

新闻发布会现场邹乐摄

发布人:

朱江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总经济师

张红梅重庆日报副总编

陶世祥两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

彭劲松重庆社科院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

游洪涛重庆华森制药董事长

一句话,看发布会重点

市级行政许可事项“最多跑一次”比例超97%,网上可办事项超95%

——朱江

本次活动具有全国领先性的优秀案例、创新性的好做法、可复制性的好经验

——张红梅

两江新区已成为行政效能最优、发展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陶世祥

本次活动是推动企业、政府和城市开展良性互动、相互促进提升的一项创新举措

——彭劲松

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带来实在的红利,我们获得感很强!

——游洪涛

关于优秀案例评选

张红梅介绍有关情况邹乐摄

张红梅介绍有关情况邹乐摄

评选出27个优秀案例

张红梅介绍,从2020年初开始,通过征集案例、调研采访、公开报道、专家初选、网络投票、评审团评审、媒体公示等环节,从众多征集案例中评选出27个优秀案例。

发布会|重庆优化营商环境,十佳案例出炉!

入选案例有何特点?

①具有全国领先性的优秀案例,如重庆法院系统的服务企业破产重整案例,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的专项排名中靠前,评价指标全国领先。

②具有创新性的好做法。如垫江的“依托大数据向企业精准推送优惠政策”,璧山的“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政企互动新机制”等,就是创新性的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主动服务企业的好举措,让市场主体得到较好的获得感。

③具有可复制性的好经验。如荣昌的“建立营商环境观察员制”,其做法被纳入3月31日市人大通过的《重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向全市推广、应用。

发布会|重庆优化营商环境,十佳案例出炉!

彭劲松回答记者提问邹乐摄

如何评价本次活动?

彭劲松表示,营商环境是一个城市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此次重庆优化营商环境案例评选出来的27个案例,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较好的典型性,集中反映了重庆市近年来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取得好作法、好成效。

这项活动的开展意义重大,是推动企业、政府和城市开展良性互动、相互促进提升的一项创新举措;是重庆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和最好水平,打造国际化、便利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件重要工作;是重庆打造面向2035年构建现代化国际都市,提升重庆城市品牌形象和影响力的一次有益尝试。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成效

朱江介绍有关情况邹乐摄

朱江介绍有关情况邹乐摄

下放市级行政权力事项418项

网上可办事项超过95%

朱江介绍,重庆通过优化政务环境,让企业办事更省心:

●持续推进简政放权。聚焦重庆高新区投资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下放市级行政权力事项418项。支持民营经济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向北碚区下放市级行政权力事项10项。深化经济发达镇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江津区等11个区县赋予经济发达镇区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306项。

●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全面推行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综办”、川渝“跨省通办”,市级行政许可事项“最多跑一次”比例超过97%,网上可办事项超过95%,各区县政务服务大厅“一窗综办”窗口和事项数量均超过80%,第一批95项川渝通办事项于去年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持续提升投资建设便利度。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实现登录填报即办即结,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事项由203项压减至100项,申报材料、办理时间精简50%以上。小型低风险建设项目实行“一站式”办理施工许可,不动产登记将所有事项整合为1个环节办理,实现当场领证,办理速度位居全国前列。

2020年累计为企业

节约成本1.1亿元

朱江介绍,重庆通过优化市场环境,让企业经营更舒心:

●精准服务企业群众需求。以企业和群众眼中完整的“一件事”为导向,市级层面统筹推出“一件事”套餐41个。推行增值税纳税申报“一表集成”,90%的一般纳税人在申报时“零录入”。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开办企业实现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综办”,材料一次提交,全流程“一日办结”。向新开办企业一次性发放营业执照、公章、发票、税务UKey、员工社保卡等,全流程均实现免费办理,2020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50.53万户,累计为企业节约成本1.1亿元。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小微企业接电零成本,平均接电时间由8.61天压减至5.44天,工商用户、城镇新建居民小区用户用气报装时间由15个工作日压减至8个工作日,城市供水办理时间压缩至4—7个工作日。与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实行西南五省(区、市)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群众无需备案即可在跨省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定点医药机构结算费用。

●提升通关便利度,优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通关环节、时间压缩30%以上,企业综合成本下降20%以上。

实行“网上无纸化立案”

成立西部首个破产法庭

朱江介绍,重庆通过优化法治环境,让企业成长更安心:

●加强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出台《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对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予以规范,将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群众认可度高的经验做法进行固化。

●健全司法保护体系,完善“1+X”民营经济司法保护工作体系,深化“法律风险点+典型案例”提示机制,发布《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提示书》2次、民营经济司法保护典型案例6批。常态化开展“助企抗疫·司法同行”“公共法律服务园区行”“民营企业法治体检”三项行动,帮助企业排除法律风险、实现稳定发展。

●提升司法程序质效,实行“网上无纸化立案”,当事人可通过电脑、手机网上立案、缴费,全流程无需提供任何纸质诉状,并实现票据电子化。成立西部首个破产法庭,打造以“易诉”“易解”“易审”“易达”和“法智云”为核心的“智慧法院新生态体系”,为市场主体提供高质量的司法保障。

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重庆如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朱江表示,主要有三个方面举措:

●持续推动政策优化提升。我们将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贯彻落实《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聚焦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借鉴国内先进地区经验做法,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加快出台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同步探索成渝双城营商环境协同优化。

●强化政策落实落地。政策不落实,一切都落空,打通政策执行“最后一公里”是市场所期、群众所盼。我市将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综办”,提升窗口服务人员水平,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高效。持续开展明察暗访,确保政策执行不走空、不变样,同时对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出现的懒政怠政、不作为、乱作为等情况予以重点督查。

●营造浓厚改革氛围。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是评判的最终主体,惠企政策企业“知不知晓”“会不会用”才是根本。我们将持续推介营商政策,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数字说话,及时宣传报道优化营商环境的实践和成效;强化改革举措解读,多措并举送政策进园区、进企业,推动政策应享尽享,营造亲商安商护商的良好氛围。

关于两江新区

发布会|重庆优化营商环境,十佳案例出炉!

陶世祥回答记者提问邹乐摄

两江新区是如何打造

一流的营商环境的?

陶世祥介绍,目前,2020年重庆市政务服务效能指数出炉,两江新区以92.75分的成绩位居全市第一,两江新区已成为行政效能最优、发展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主要从三个方面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聚焦市场主体,打造市场化的主体。一是构建产业联盟,产业基金这样一些支撑产业发展的产业服务体系,在两江新区汽车、电子和生物医药等产业联盟的基础上,也将与天府新区共同打造汽车、电子包括智慧城市等十大产业联盟。第二是构建了“科创+产业”的产业创新体系,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把更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三是构建了完善的政策服务体系。两江新区出台“放管服”改革40条、优化营商环境“十项活动”方案等政策,打通了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聚焦依法行政,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两江新区构建了国际一流的司法服务体系。创新推出了涉外商事纠纷“一站式”解决机制,累计委派、委托调解案件2000余件,创新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域外法查明机制。积极发挥司法能动性,创新法治搭台、企业唱戏、政府助力的工作理念,探索延伸对各类市场主体的司法服务,全力保障“六稳”“六保”工作。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开展内部挖潜,在优化程序、降低成本、提升质效等方面出实招、见实效。

●聚焦国际标准,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两江新区降低企业发展的制度成本,降低物流工业链成本,为企业提供全要素的保障。充分发挥了中瑞、中日、中德、中意等国际产业合作产业园区的优势,让新区成为外资企业的重要投资目的地。目前有160多家世界500强投资新区。

关于企业获得感

游洪涛回答记者提问邹乐摄

游洪涛回答记者提问邹乐摄

营商环境的优化

给企业带来了什么感受

游洪涛表示,这几年,明显感觉重庆高度重视营商环境优化,出台了上百条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这些措施与以往有很大不一样,分了很多专业化的小组,分到每个部门抓落实。开办企业,企业全生命周期,从开办到经营,全生命周期都有服务,都有提升,让企业感觉到流程更加精简,效率更高,服务更优化,营商环境更加改善。这样省了时间,成本更低,满意度更高,节约了成本,为企业营造了一个稳定、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

举一个例子,位于荣昌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也是深交所的上市公司,过去电费9毛多钱一度,通过政府的减税降负,现在电费已降到6毛,降了30%,全年算下来一年电费节约400万。这样就有更多钱用于企业的转型升级,用于研发创新,提升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它能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我们获得感很强。

相关阅读:
乌克兰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4553例 累计确诊1887338例 岳阳东站出租车拒载还拼车?城管答复委员来信:属实,已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