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党史故事百校讲述 献身科教、丰碑永铸,听中山大学讲述华南生物防治之父蒲蛰龙院士的故事

原标题:党史故事百校讲述|献身科教、丰碑永铸,听中山大学讲述华南生物防治之父蒲蛰龙院士的故事

来源:中山大学

党史故事百校讲述  献身科教、丰碑永铸,听中山大学讲述华南生物防治之父蒲蛰龙院士的故事

党史故事百校讲述  献身科教、丰碑永铸,听中山大学讲述华南生物防治之父蒲蛰龙院士的故事

20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百年筚路蓝缕风雨铸就辉煌

百年接续奋斗初心历久弥坚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激扬青春之志

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百所高校接力讲述党史故事

今天,中山大学接过接力棒

为大家讲述华南生物防治之父蒲蛰龙院士的故事

▲党史故事专题片《献身科教,丰碑永铸——华南生物防治之父蒲蛰龙院士》

(来源:党委宣传部、生命科学学院)

在我国的昆虫学界

有这样一位学者

他一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严谨治学、谦虚谨慎

他是勇于探索生物学科前沿的开拓者

也是桃李满园的伟大教育家

他率先推广和应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虫”

创建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基地

在害虫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方面

亦有着举世瞩目的成就

今天,让我们走进蒲蛰龙

聆听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际杰出的昆虫学家

我国害虫生物防治奠基人的故事

战火年代,于家为国

党史故事百校讲述  献身科教、丰碑永铸,听中山大学讲述华南生物防治之父蒲蛰龙院士的故事

党史故事百校讲述  献身科教、丰碑永铸,听中山大学讲述华南生物防治之父蒲蛰龙院士的故事

▲蒲蛰龙大学时代个人照

(来源:生命科学学院)

1931年,铁蹄踏下山河碎的“九一八”事变让蒲蛰龙坚定了科学报国的信念。在当时,中国的昆虫分类学非常薄弱,蒲蛰龙选择中山大学农学院昆虫学科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在本科和研究生学习期间,蒲蛰龙就已在昆虫学界崭露头角。“七七”事变之后,蒲蛰龙回到中山大学任教。八年抗战的颠沛流离,从未让他放松过教学与科研工作。

百废待兴,投身祖国

党史故事百校讲述  献身科教、丰碑永铸,听中山大学讲述华南生物防治之父蒲蛰龙院士的故事

▲蒲蛰龙在燕京大学研究院时与同学们在清华园合影

(来源:生命科学学院)

1949年,蒲蛰龙在美国获得了博士学位。当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他和妻子李翠英女士毅然谢绝美方的多次挽留,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新中国成立初期,多地发生严重农林病虫害。蒲蛰龙考虑到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危害,颇具创新性地提出了用害虫天敌防治害虫的“生物防治”理念,首次应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他推广应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的大害虫荔枝蝽象,七十年代开始研究和利用质多角体病毒(CPV)防治马尾松毛虫、利用核多角体病毒(NPV)防治斜纹夜蛾等多种农林蔬菜害虫,均取得良好效果。与此同时,他还在各地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蒲蛰龙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学工作者等称号。

以虫治虫,开拓创新

党史故事百校讲述  献身科教、丰碑永铸,听中山大学讲述华南生物防治之父蒲蛰龙院士的故事

▲蒲蛰龙在甘蔗田中工作

(来源:生命科学学院)

1980年,蒲蛰龙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蒲蛰龙提出了“以发挥天敌作用为主的害虫综合防治策略”,即通过耕作防虫、育蜂治虫、以菌治虫、养鸭除虫等措施,基本避免化学农药的使用,既保护了农田生态,又能有效防治害虫,使综合防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高度关注和高度评价,联合国粮农组织有关专家认为,这是“最合理的水稻害虫防治计划”。

蒲蛰龙通过这些实践,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主编了《害虫生物防治的原理和方法》、《昆虫病理学》等多部专著。“以虫治虫”策略使农药用量减少三分之二,为中国大面积实施病虫害综合防治做出了卓越贡献,为世界各国的生物防治提供有益参考。美国《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杂志称蒲蛰龙为“南中国生物综合防治之父”。

此外,蒲蛰龙创建的中山大学昆虫研究所,之后发展成为了“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继续聚焦农业有害生物的生物防治,献力国家健康农业、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等重大战略需求。

言传身教,立德树人

党史故事百校讲述  献身科教、丰碑永铸,听中山大学讲述华南生物防治之父蒲蛰龙院士的故事

党史故事百校讲述  献身科教、丰碑永铸,听中山大学讲述华南生物防治之父蒲蛰龙院士的故事

党史故事百校讲述  献身科教、丰碑永铸,听中山大学讲述华南生物防治之父蒲蛰龙院士的故事

▲蒲蛰龙与学生们的合照

(来源:生命科学学院)

<>

蒲蛰龙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家。他在生物防治的理论和实践上硕果累累,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桃李满天下,为我国以至世界生物防治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与蒲蛰龙学生,教授庞义、魏聪桂、古德祥、徐利生、关贯勋的访谈中得知,蒲蛰龙常说:“当教师的,一定要设法让学生超越自己,否则国家的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向前发展”。他也常告诫学生:“作为一名自然科学工作者,胸怀要豁达、意志要坚定、要扩大视野、重贤器才。”

党史故事百校讲述  献身科教、丰碑永铸,听中山大学讲述华南生物防治之父蒲蛰龙院士的故事

▲蒲蛰龙题词

(来源:生命科学学院)

潜心科研、献身教育

蒲蛰龙为保护生态平衡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故事将永远记载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丰碑上

百年风雨,百年征程

追忆峥嵘岁月,探寻红色印记

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

请@中国美术学院接力讲述党史故事!

▲党史学习教育

相关阅读:
国家林草局:争取到今年底全面建立林长制 nefuer们的微信状态都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