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多机构上调预期!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会有多高?
对于中国经济的表现,国际机构近期普遍持乐观态度。
4月6日,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报告预计中国经济今年将增长8.4%,较1月份预测值上调0.3个百分点。
“IMF进一步上调中国增速预测,也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政策措施的肯定和对中国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4月7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答记者问时表示。
而市场也不乏更为乐观的预期。3月16日,全球最大私人银行瑞银集团将2021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值从8.2%上调到9%。瑞银表示,若预测成真,中国经济将创下10年来最大的年度增幅。
摩根士丹利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速达9%,德意志银行还给出9.5%的预测值。
具体到一季度经济数据,机构“乐观”更为明显。近期,有多家机构预测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令人惊讶的20%左右。
为什么国际机构普遍看好中国经济?向好的数据背后,又有哪些风险需要警惕?
低基数推动一季度经济增速创新高?
对于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近期多家机构给出了高达两位数的预测值。
本月初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二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显示,预计2021年一季度GDP增长16.7%左右。
渣打银行更是预测说,由于基数较低且需求稳健,预计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或由去年四季度的 6.5%猛升至 20%。
但低基数的效果究竟会有多明显,还有待观察。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此前接受中新社专访时表示,基数影响也不能高估。有些机构预计2021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将超过18%甚至达到20%,因为他们认为(去年和今年)两年平均增速应该跟潜在生产率差不多。
实际上这种简单的测算不是很科学,因为有些经济总量损失是补不回来的。所以(预测)还是要建立在准确、客观的统计基础之上。
国内外机构为何普遍看好中国经济?
“这与国内疫情防控得力以及疫苗接种不断提速密不可分。同时,也与今年以来多项经济指标持续向好有关。其中,1-2月中国出口强势增长,在稳定全球供应链当中的作用突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对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表示。
不仅如此,在上年低基数影响下,今年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都出现明显跳升:
一是经济景气回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比2019年1-2月份增长16.9%,两年平均增长8.1%;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比2019年1-2月份增长14.1%,两年平均增长6.8%,此外,3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也进一步上升,达到51.9%。
中国银行研究院资深经济学家周景彤对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表示,PMI连续13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以上,并且大、中、小型不同规模企业PMI均位于荣枯线以上,表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加快。
二是企业预期改善明显。3月份,企业经营活动预期PMI为58.5%,大幅高于荣枯线。
三是消费持续回暖。数据显示,清明小长假时期通过携程预订景区门票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了10%,春节黄金周期间电影票房较2019年同期增长了34%。
四是投资恢复性反弹。2月份挖掘机销量为2.83万台,同比增速达205%,表明基建项目正加速推进。
五是出口超预期强劲回升。1-2月份中国出口(以美元计)累计同比增长60.6%,(以2019年为基期)两年平均增速为15.2%。
“这主要是受海外经济复苏、海外疫情蔓延背景下国外生产订单回流国内、低基数等多因素影响。”周景彤表示。
不能忽视风险防范
虽然中国经济总体延续了稳定复苏态势,但是,在向好的数据背后,经济金融仍存在隐忧与风险。
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明显上涨,带动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以及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相关行业价格走高,进而推动PPI增速中枢整体上移。自2021年以来,中国PPI上涨明显加快,2月涨幅为1.7%,创2018年12月以来新高。
“PPI涨幅走高,短期需关注输入性通胀风险。”周景彤表示。
此外,对于如何防范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以及信用风险持续暴露等风险,周景彤建议,财政政策注重提质增效和可持续性,推动降低政府杠杆率。财政支出重点方向仍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尽快落实压降中央财政支出和扩大财政直达资金范围,加强对促进重点人群就业、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等领域的补短板资金支持。
货币政策坚持“稳”字当头,处理好恢复经济与防范风险的关系。周景彤认为,要引导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速逐步回归至常态区间,并保证资金支持力度短期内不出现明显下降。强化精准导向,加大对中小企业等薄弱环节的定向支持力度。
“下一步关键还是要解决需求不足的问题。”张立群认为,从一二月份的数据来看,生产和供给侧基本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但是需求侧,特别是从消费和投资等内需来看,虽然有所回暖,但是远没有达到疫情前的水平。
“内需不足对企业和居民的投资、消费带来普遍影响,大家对未来市场前景、就业的预期不够好。”张立群表示。
张立群认为,要想激活内需,最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节的作用。因此,在强基础、补短板方面尽快安排启动一批大的工程建设项目,通过这些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来带动政府投资,从而带动就业、消费,整个内需市场将会加速回暖。
在提振消费和投资方面,周景彤建议,消费政策注重激发县域消费潜力,投资政策聚焦“两新一重”和民生领域。加快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并通过完善城乡流通体系,以丰富的线上产品供给和便捷的物流服务激发县域和农村地区消费潜力。基建投资继续加大对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网络等“两新一重”领域支持力度,将更多资金投向惠及面广、需求大的民生领域。
责任编辑:张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