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今日清明|铭记缅怀 遥寄哀思

原标题:今日清明|铭记缅怀遥寄哀思

来源:云南发布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

北京时间4月4日21时35分

我们将迎来

清明

今日清明|铭记缅怀 遥寄哀思

《岁时百问》说: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

此时节

适逢仲春与暮春之交

人间四月芳菲尽,正是惜春时节

今日清明|铭记缅怀 遥寄哀思

仿佛为了印证

哀而不伤的愁绪

人们借此时节祭扫、踏青

寄托对先人的“思时之敬”

风雨梨

花寒食过

几家坟上子孙来

扫墓

原本是寒食节的习俗

唐代以来逐渐合并于清明

宋元时期

清明成为以祭祖扫墓为中心

上祀、寒食、清明三节并举的

重要传统节日

今日清明|铭记缅怀 遥寄哀思

清明祭祀方式常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整修坟墓

即清除杂草,培添新土

二是挂烧纸钱、供奉祭品

因寒食禁火,纸钱不焚烧

而是挂在墓地周围

或用石块压在墓边

祭扫过的坟墓总是纸幡飘飘

以血缘为纽带、地缘为承载

清明成了

追往思来的时空符号

清明是化不开的乡愁

白下有山皆绕郭

清明无客不思家

清明作为唯一一个

以二十四节气为徽记的

国家法定节日

人们通过“补偿式返乡”

让时光走得缓些

今日清明|铭记缅怀 遥寄哀思

随着时代变迁

清明祭扫的形式也在移风易俗

献花植树、“网上祭扫”

成为文明风尚

今日清明|铭记缅怀 遥寄哀思

“慎终追远敦亲睦族”

传统内核不变

中华民族“寄蜉蝣于天地”

寄情于景、天人合一

豁达、明朗的

精神基调不变

况是清明好天气

不妨游衍莫忘归

“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清明踏青春游的

佳句俯拾即是

踏青又叫探春、寻春

宋代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

就是清明时节的踏青盛况

今日清明|铭记缅怀 遥寄哀思

大地遍插清明柳

清明节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

亦有“莫把青青都折尽

明朝更有出城人”的句子

桥边杨柳垂青线,林立秋千挂彩绳

古时人们蹴鞠、打马球

荡秋千、放风筝

强健体魄

《黄帝内经》介绍

“春三月,夜卧早起,

广步于庭,被毛缓行,以使志生。”

清明小长假

要注意饮食、适量运动

踏青和祭扫也要

防火防疫、文明安全哦

清明祭扫小贴士

今年春季以来,云南省整体降水较少,空气干燥,户外风大,草木易燃,乱扔烟头、野炊、祭祀焚烧易引起火灾。故倡导大家文明祭扫,共同营造安全、绿色的清明。

1.倡导系丝带、敬鲜花、植树绿化、居家追思、网上祭扫等无烟新型祭扫方式。

2.网络预约,错峰出行,减少聚集,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3.广大党员干部应带头作则“移风易俗、文明殡葬”,广大群众应理解、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防火工作。

今日清明|铭记缅怀 遥寄哀思

今日清明|铭记缅怀 遥寄哀思

今日清明|铭记缅怀 遥寄哀思

今日清明|铭记缅怀 遥寄哀思

清明是追思过往的回眸

也是希冀未来的遥望

时光何曾驻足

让我们收拾好心绪

继续前行

策划:沐旭

内容综合自:“央视网”微信公众号、“新华网”微信公众号

海报制作:潘思颖

编辑:张音笛

我省推进食品小作坊提档升级 省领导检查清明节前道路交通安全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