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希望学生“心中有火,眼中有光”,上大这位老师在导学互长中诠释教书育人的初心和热爱!

原标题:希望学生“心中有火,眼中有光”,上大这位老师在导学互长中诠释教书育人的初心和热爱!

来源:上海大学

赛场上,他是益友

讲台上,他是良师

生活中,他是指引前路的人生导师

师门勃勃生机,人才辈出

有人曾问背后的秘诀

他用一则比喻作答

“如果你希望有一个美丽的花园

“最简单的办法是

你应该经常跟它在一起。”

他是我们今天的主角

管理学院于晓宇教授

希望学生“心中有火,眼中有光”,上大这位老师在导学互长中诠释教书育人的初心和热爱!

亦是良师,亦是益友

十二月中旬的上海寒风冷冽。红色橡胶跑道、白色起跑线前,一声令下,二十余位硕博士研究生卯足了力,如离弦的箭般往前冲去。一袭黑白运动服在其中格外显眼。

▲于教授与学生赛跑(左一)

▲于教授与学生赛跑(左一)

这是上海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于晓宇举办的师门运动会。学生们起初都以为于教授是来当裁判的,没想到他亲自上阵。

五人四足、接力跑、叠纸杯游戏……于教授的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几乎都参与了运动会。学生刘德虎与于教授一起做五人四足,运动员出身的他跑得很快,教授也没有露怯,而是“保持着非常优雅的姿势,与我们一起享受运动的乐趣”。

这不是于教授第一次举办师门运动会。此前还有“环泮池”自行车比赛,教授与学生们一起在校内骑自行车。他的研究生提到,导师经常和他们打乒乓球、羽毛球,一起吃饭聊天更是常事。

▲于教授师门运动会合照(后排左五)

▲于教授师门运动会合照(后排左五)

于晓宇教授说,降温后有几个同学感冒了,他想借此机会提醒学生,身心健康是自己要负责的“要事”,要认真对待。其次,走向田径场,对长期闷在实验室的学生而言,也能帮助他们转换思路,提高工作效率。“这段时间学生们学业和工作压力比较大”,通过运动会,消解团队成员的压力,大家也可以“一跑泯恩仇”。

希望学生“心中有火,眼中有光”,上大这位老师在导学互长中诠释教书育人的初心和热爱!

学生刘德虎回忆刚拜入于晓宇教授门下时的感受:“于老师带给我们一种归属感。”这归属感既来自平时的组会,也来自团建、谈心、运动会,更来自于教授对每个学生的关心。学生评价于教授“特别体贴”,会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2020年6月3日,是于晓宇教授任教十周年纪念日,谈起这件事,他非常开心。2010年6月3日,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的于老师开始任教于上海大学管理学院,比他带的第一届研究生,都还大不了几岁。

希望学生“心中有火,眼中有光”,上大这位老师在导学互长中诠释教书育人的初心和热爱!

作为任课老师,他总是提前到达教室,与先来的学生交流。同学们说,于晓宇教授授课风趣幽默,擅长结合各类案例,对概念的讲解深入浅出,充满了理论与实践意义的有趣对话,让许多同学对科研产生了浓厚兴趣。

于教授将学生们引进学术的殿堂,也期许地目送他们走向更远处。每学期结课后,于教授都会与课堂上的同学们合影,学生们把教室坐得满满当当,个个笑容满面。

希望学生“心中有火,眼中有光”,上大这位老师在导学互长中诠释教书育人的初心和热爱!

十年桃李,不可谓不丰厚,但于教授说:“这10年下来,我最大的希望,就是一切清零,从零开始。”万事清零,是于教授对自己的提醒,“十年,意味着我进入到职业生涯或者指导学生这件事情的一个新阶段。”

“有了大数据等科技手段以后,很多学科的边界和前提假设几乎都被颠覆了,交叉融合是一个大趋势,交叉耦合才能有新思路,交叉整合可以解决大问题。”在于晓宇教授的办公室里,摆放着一副脑功能及解剖学定位图。神经创新创业学,这是他和他的团队正在研究的一个课题。“跨界”神经科学,对管理学出身的于教授而言,无疑是个新的挑战:“我渴望学一些新东西,探索一些新的领域。”

希望学生“心中有火,眼中有光”,上大这位老师在导学互长中诠释教书育人的初心和热爱!

于教授也希望学生们能在不同阶段用不同的标准要求自己,力争每个阶段都能有所突破。“万事清零”,高效学习,是他对学生们的寄语,也是他在身体力行中对学生的无形教诲。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如今,于教授的学生们也跟随着他,主动突破专业的藩篱,学习其他学科知识,不断开拓新领域,力争成为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希望学生“心中有火,眼中有光”,上大这位老师在导学互长中诠释教书育人的初心和热爱!

“向高手看齐,有高手做派”

于教授对“师门”的理解也颇有“管院特色”。他的课题组由各具特点但同样优秀的同学组成,“让一群有特点或在某些方面有优势的人在一起工作,就是对‘优秀’的最大褒奖。让每一个人都可以在某一个方面找到‘先进’看齐。”

▲于教授与学生参加学术会议

▲于教授与学生参加学术会议

他的团队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向高手看齐,有高手做派。”互相帮助、共同成长,是这个团队最鲜活的底色。

于教授对学生的要求,就是向身边的优秀师长同侪看齐,做自己最好的“版本”。这条路绝非一帆风顺。他的学生回忆刚加入课题组时,面对种类繁多的资料,看着身边同学已经投入论文写作中,时常会被焦虑和压力笼罩,甚至怀疑自己是否适合走科研这条道路。

▲于教授与学生参观企业

▲于教授与学生参观企业

于教授对学生的焦虑来源进行分析。“许多同学的压力中,和导师的关系、和师兄师姐的关系、和同门的关系等人际压力可能占60%的比重,来自于任务挑战、高水平期刊发表周期等的压力可能只占40%。但这两类压力相互纠缠,叠加之后,往往会呈指数级上升。”

对此,于晓宇教授的建议是——“万事主动、合作共赢”。这不仅是与其他人合作推进项目时的“法宝”,也是面对自己内心的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时,找回从容自信的关键。

希望学生“心中有火,眼中有光”,上大这位老师在导学互长中诠释教书育人的初心和热爱!

感恩他人,回报社会

感恩他人,回报社会,是于晓宇教授团队工作价值观中的非常重要的一条。做每一件事,必须要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并在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

希望学生“心中有火,眼中有光”,上大这位老师在导学互长中诠释教书育人的初心和热爱!

对于教授而言,繁忙的工作之余,只要有时间,他就会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疫情期间,他曾推出线上公益讲座,将自己深耕“创业”领域多年的所思、所想、所得与大众分享。

“以人为本”,与学生在读期间的学业与学术成绩相比,他更关心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后,能否继续秉承团队的工作价值观,为家国、为社会谋福祉。于教授认为,“等我所带的博士与硕士生毕业,能在各自的工作领域里崭露头角,如果那时学生们还能保有团队的工作价值观,并赋能更多的人,去做更多对国家、社会有价值的事,那才说明此前种种的付出和方法,都是有效的。”

希望学生“心中有火,眼中有光”,上大这位老师在导学互长中诠释教书育人的初心和热爱!

心中有火,眼里有光

于晓宇教授希望学生们

“走遍世间的每一条路

只求放手一搏,体验人生”

而他自己,也会永远在路上

撰稿:魏晓琳

编辑:罗应茜

相关阅读:
喜讯!浙工大姚建华教授入选浙江省特级专家 央行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