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低端钛白粉摇身变"进口货" 7人涉嫌假冒注册商标被公诉

原标题:低端钛白粉摇身变"进口货" 7人涉嫌假冒注册商标被公诉

正义网上海4月29日电(通讯员王擅文)为谋取利益,曾新华在租来的仓库内将劣质的钛白粉换上著名品牌的包装后将其售出,赚取差价。从2018年1月起截至案发,曾新华共接受肖英、宁采菊等人委托,倒买倒卖钛白粉80余吨,涉案价值170余万元。近日,上海市青浦区检察院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对被告人曾新华等7人提起公诉。

2020年8月6日,在一次现场检查中,工商管理人员发现一小型仓库内有人在进行钛白粉加工。经检查,竟发现这些劣质钛白粉,二次加工更换包装后,摇身一变就成为了名牌产品。工商管理人员即刻移交案件线索至公安机关,负责人曾新华被当场抓获,随后,同伙肖英、宁采菊等人也至派出所投案自首。

据悉,2016年起,曾新华开始从事个体运输生意,工作中认识了从事化工生意的老板,如肖英、宁采菊。他们靠换钛白粉的包装,将其伪装成立邦、科慕等国外进口高档品牌来售卖,每吨都能够赚取几千甚至上万元的差价。时间久了,曾新华熟悉了他们赚钱的门路,也不甘心于仅仅跑运输赚运输费,就向他们提出要将加工钛白粉的脏活累活揽下来自己干。于是到2018年初的时候,曾新华租借了一处80平米的仓库,就在这里替肖英等人加工钛白粉,并按照每吨230元收取他们的加工费,另外还帮他们运输钛白粉,按照指定的地点接货、送货,赚取运费。

到了2020年5月底这一处仓库被村里收上去另作他用,曾新华急需寻找其他场地,此时他想起了老乡艾宗明。艾宗明是他这几年做钛白粉“生意”时结识的,两人因发现是老乡,又做同一行,所以关系要好。艾宗明租有一100多平米的仓库,张新华就与其约定,以后到艾宗明这里来加工钛白粉,按照每吨150元支付给艾加工费,但其实他依旧按照每吨230元收取肖英等人的加工费。曾新华心里算着账:“前几年我还是个跑运输的小个体户,现在躺在家中就有源源不断的钱入账,真是一笔好生意。”与此同时,肖英等老板也趁此机会扩大“生意”,甚至招聘了张小凤等人进行出货和跑业务,至案发,张小凤等人也被一网打尽。

检察机关认定,曾新华等人的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遂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对被告人曾新华等7人提起公诉。

@云南人,“五一”出行前速看! 国家统计局:2020年我国人口继续保持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