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启动
本报北京3月24日讯(记者乔金亮)为落实中央关于打好种业翻身仗的部署,农业农村部日前印发《关于开展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的通知》,决定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现对全国2323个农业县(市、区)的全覆盖;启动并完成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实现对全国所有行政村的全覆盖;启动并完成第一次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实现对全国所有养殖场(户)主要养殖种类的全覆盖。
“农业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农业农村部负责人说,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作物品种历经7次至9次更新换代,每一次都是从资源上先突破。我国是种质资源大国,但还不是种质资源强国。目前,许多种源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重要原因就是优异种质资源储备不足,精准鉴定挖掘不够。打好种业翻身仗,必须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当务之急是开展资源普查。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气候环境变化,农业种质资源数量和区域分布发生很大变化,部分资源消失风险加剧,一旦灭绝,其蕴含的优异基因也将随之消亡,损失难以估量。”该负责人说,组织开展新一轮普查,摸清我国农业种质资源家底,开展抢救性收集保存,是打好种业翻身仗的首要任务。
与前两次调查相比,第三次普查特点鲜明。一是区域全覆盖。凡是有畜禽和蜂、蚕遗传资源分布的区域实现全覆盖,将以前未覆盖的青藏高原区域和边远山区作为重点。二是对象更明确。所有的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和引进品种都纳入普查对象。三是内容更深入。除了继续注重传统指标参数外,还有两个亮点,一是在分子水平上收集整理有关遗传信息,推动建立畜禽品种DNA特征库;二是依靠畜禽保种单位和养殖场户全面系统开展生产性能测定。
此次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参与人员最多的一次。农业农村部将分别发布国家农作物、畜禽、水产资源状况报告,作为今后制定保护利用政策的根本依据。将抢救性收集一批珍贵、稀有、濒危资源,发现鉴定评估一批特色优质高效的新资源。将健全国家农业种质资源数据库,构建全国统一的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
此次普查中,水产种质资源普查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次。此次全国水产种质资源普查,将实现原种、地方品系、新品种和引进种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开展重点调查与收集保护,建立资源数据库和发布资源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