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学党史丨西电校歌中的党史故事①:“红色技术人员的三个条件”
来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个红色的技术人员,一定要做到三个条件:政治要坚定,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我头脑,技术精明,精明还要精明,学习工作联系最要紧,体格健壮才能战斗顽强,通信学校同志要努力!”
这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中国工农红军通信学校(以下简称红军通校)的校歌,也是学校办学历史上的第一首校歌。歌词充分展现了革命年代对通信技术人员的基本要求。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1930年12月,不足四万人的中央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十万人马的大规模围剿,史称“第一次大围剿”,并于江西龙冈活捉了敌军师长张辉瓒。听闻前方捷报,毛泽东总政委在马背上吟成了这首气势恢宏的《渔家傲》。
龙岗一役还解放了10名无线电通信人员,他们自愿加入了红军,其中便包括后来被誉为“中央苏区和我军无线电通信事业创建者”的王诤——也就是学校办学历史上的首位校长。
1931年1月,江西宁都县小布村,依托“第一次反围剿”战斗中缴获的受损的“半部无线电台”,中央军委成立电信队,任命王诤为队长、冯文彬为政委。为便捷各根据地联络、保障指挥作战,2月,朱德总司令、毛泽东总政委决定组建无线电训练班,后发展壮大为中央军委无线电通信学校(1933年改名中国工农红军通信学校),我党我军的第一所工程技术学校应运而生,成为了我军电子通信技术研究和红色通信人才培养的摇篮。
诞生于炮火硝烟之中,成长在枪林弹雨之下,红军通校师生始终与党和人民军队同心同德、同向同行。1934年10月,红军通校整编为红军通信团通信教导大队、代号“红星第三大队”,义无反顾地跟随党中央踏上了万里征途。即便是在粮食短缺、环境艰险的极端条件下,师生依然坚持在长征路上办学,在几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下、在敌机不断轰炸的间歇中学习电台技术,成为了宝贵的革命传统鲜活教材。
长征艰苦,办学更是艰难。1934年12月,长征队伍行进至五岭最后一座大山老山界,大部队驻扎休整、为登山做准备,红军通校的学员们照旧在路边忘我地学习无线电技术。此时,周恩来副主席、朱德总司令恰好路过,不由地驻足观看。看到学员们手上的蜂鸣器和地上划着的阿拉伯数字,周副主席转身对朱总司令说,“这些战士利用行军休息时间学习电台技术,真不简单哪”,并接着说,“行军路上办学,这是件新鲜事,将来革命胜利了,你们要告诉后代!”朱德总司令也欣慰地说,“有这股子劲就好办,什么技术也能攻下来”。临走时,两位领导还鼓励学员们要坚持刻苦学习。
就这样,怀着“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情壮志,红军通校师生走过了苍莽逶迤、蜿蜒崎岖的五岭,突破了敌军一道又一道封锁线。1934年底随大部队抵达贵州瓮安猴场后,红军通校学员陆续毕业,投入各军团和无线电营,承担起通信联络保障、敌情侦查以及中外电讯抄收等重要任务。余下教职工及少数学员跟随中央红军继续前行。
1935年5月,通校师生随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于6月在四川省西部懋功地区与红四方面军成功会师。上级决定,将红四方面军训练班并入红军通校。8月,“红星第三大队”恢复红军通信学校番号,继续在行军中办学。
2016年,央视《开学第一课》节目首播。时年104岁的红军通校学员秦华礼讲述了自己在长征路上“移动的通信学校”里学习的故事。他将那时的红军通校戏称为“三无学校”:无教室、无课本、无文具。
据老人回忆,部队缴获的铅笔送到通校来,老师第一堂课只教一件事,就是削铅笔。“只准削掉木头不准削铅,要把铅笔来回转着用,用秃了才能再削,一点儿也不能浪费”“没有纸就把土地抹平光,把牛皮用火烤硬了画图”。走在前面的学员在背包上挂好小黑板,书写好所学内容,学员们“边打边学、边走边学”。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提问、背诵电码、练习用英语对话。教员们也是随身带着教学用的蜂鸣器,边走边答疑解惑。“最后,我们在草地的中间举行了毕业仪式,正式成为通信兵”。
半部电台起家,中央苏区诞生,长征路上办学,红色精神引领,这样的故事只能出现在当时的中国。红军通校师生们展现出来的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顽强拼搏的斗争精神与锲而不舍的学习态度,时至今日还在西电校园里代代相传,更被深深传唱在了校歌里。
据回忆,学校办学历史上的这第一首校歌是在曾三同志在井冈山担任红军通校政委时编写的。
1933年,红军通校在瑞金坪山岗举办了一场小型无线电机器展览会,展室的前言上有这么几句话:“一个红色的技术人员,一定要做到三个条件:政治要坚定,技术要精明,体格要健壮”。
而那时红军队伍里正流行一支歌,旋律源自苏联,谱子也很好记。于是就选用这支歌曲、以展会前言为主题,谱成了中国工农红军通信学校校歌,旋律铿锵、催人奋进,展现了红军通信兵慷慨激昂的英雄气概、奋勇当先的无畏精神,以及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工作要求。从此,“政治坚定、技术精明、体格健康”就成了红军通校训练通信技术人员的基本要求。
不论是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还是抗日战争前线,红军通校培养的通信战士们,始终坚持做好党和人民军队的“千里眼”、“顺风耳”,成为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指挥各部队战斗的重要依据,使得红军在以后的反“围剿”斗争中取得节节胜利,所培养的无线电人才更不断充实前线和敌后战场,红色电波传遍大江南北,为中国革命夺取全国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
整理:史倩云
编辑:侯坤晨
责任编辑:田敬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