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立德树人 创新开展“心连心”,春风化雨育学生

原标题:立德树人|创新开展“心连心”,春风化雨育学生

来源:中山大学

我校心理学系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人才培养目标,探索构造多层次、立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心理学系“心连心”系列活动始于2016年,至今已举办5届,是心理学系开展第二课堂教育的品牌活动,也是心理学系构建“三全育人”格局、推进“五个融合”育人体系的有效尝试。该项目于2020年荣获广东省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精品项目。

作为心理学系第二课堂品牌项目,“心连心”系列活动是心理学系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载体,是学生学业学术发展的有效支撑,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锻炼平台。在引导学生聚焦学业和学术的同时,心理学系教育引导学生心怀家国、追求卓越,努力成长为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心连心”系列活动由心理学系党委指导开展,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共同负责实施,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相融合;紧密围绕心理学课程设计活动内容,以促进学生学业发展为目标精准发力,实现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融合;引导本科生尽早接触科研、参与科研,实现了本科生培养与研究生培养相融合;全面调动心理学系教师参与,在言传身教中实现教书育人目的,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形式,实现了德育与智育相融合。

立德树人  创新开展“心连心”,春风化雨育学生

▲“心连心”活动师生合影

(来源:心理学系)

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相融合

以党团班一体化建设为抓手,实现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相融合。“心连心”系列活动以党团班一体化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由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联合组织开展第二课堂的各项工作。通过组织迎新工作,学生党员一对一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通过指导团委和班级工作,将党团班一体化建设落到实处。在心理学系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青马学堂、党章学习小组、“心连心”动力营等活动中,都能看到师生党员积极活跃的身影。

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融合

以第一课堂内容设计第二课堂,实现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融合。“心连心”系列活动以“心连心”动力营为主体活动,由青年教师王雨吟副教授主持设计,以“大学生活一朝历”为活动主题,模拟心理学系学生大学学习时光。活动以8个不同的心理学游戏作为载体,设置8项团队任务,围绕基础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8门心理学主干课程展开,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能够直观了解未来几年需要学习的心理学知识,亲身感悟科学精神与心理学科的魅力。

德育与智育相融合

以导师引领、校友分享、朋辈互助等方式,实现德育与智育相融合。心理学系在入学之初即为每位学生配备学业导师,通过与学生定期谈话、鼓励学生参与科研组会等方式,言传身教做好本科生学业指导、科研引导和人生向导。开设“因心则友”校友交流会,邀请优秀校友分享成长经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学业发展中心,通过开设辅导课及结对互助等方式,积极帮扶学业困难学生。开展“心火相传”分享会,组织高年级优秀学生分享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营造“学在中大,追求卓越”的良好学风。

立德树人  创新开展“心连心”,春风化雨育学生

▲“心火相传”分享会现场

(来源:心理学系)

本科生培养与研究生培养相融合

实施科研训练模式,实现本科生培养与研究生培养相融合。心理学系教师科研组面向低年级学生开放,鼓励学有余力、对科研感兴趣的同学在学业导师指导下,开展研究性、探索性学习。面向本科生开放研究生课程,每周定期开展心理学前沿论坛,邀请学界知名教授开设大师论坛,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以学业交流、经验分享等方式,多措并举、积极促进研究生与本科生的交流。

“心连心”系列活动的持续开展为心理学系带来了累累硕果。“十三五”期间,系里学生三项重要指标实现大幅提升:一是撰写入党申请书的学生比例大幅提升,超过60%的本科新生撰写了入党申请书;二是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学生数量大幅提升,100%的本科生投身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工作中。三是升学深造的学生比例大幅提升,已有近80%的本科生志愿升学深造。

进入“十四五”阶段,学校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心理学系也将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作为,趁势而上,努力追求卓越、迈进一流。

相关阅读:
新华全媒+ 山为邻,树为伴,他们是一群扎根森林的“青山后浪” 拘禁逼赌、网游内置……这些跨境赌博新花样,别“跳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