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沙尘来袭后的北京:市民出行换3M口罩 专家称沙尘和本地环境无直接关系

原标题:沙尘来袭后的北京:市民出行换3M口罩,专家称沙尘和本地环境无直接关系

3月15日,我国北方包括北京、河北、天津等12省市出现明显沙尘天气。其中,首都北京受上游浮尘输送影响,PM10浓度显著升高。到15日下午,北京沙尘天气有所缓解,但数据显示,截至17时,北京空气质量仍处于最高一级的严重污染水平。实况显示,城六区PM10浓度为2143微克/立方米,能见度在1~2公里范围内。

沙尘之下的北京是什么样?红星新闻记者于3月15日下午走访了北京海淀四季青周边、五棵松商贸区、国贸等地了解到,在沙尘之下,一些司机因能见度下降减慢车行速度,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北京交通的拥堵。此外,不少北京市民已在今日换上了3M口罩,而学校读书的孩子们,今日的户外运动也被取消……

针对近期北京出现的雾霾与沙尘交替出现的环境问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总工程师温香彩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本次沙尘与北京本地环境并无直接关系,两者环境问题同时出现系偶发现象。同时,温香彩也明确,不能因一次严重沙尘,就完全否定我国治沙防沙事业取得的成绩。

▲一辆接孩子放学的汽车,车身被沙尘覆盖

▲一辆接孩子放学的汽车,车身被沙尘覆盖

北京市民“重温”沙尘记忆:

久未见沙尘,像回到上世纪90年代

3月15日下午14时许,北京的沙尘相比上午已缓解不少,能见度也有所提升。北京市民刘先生独自站在北京海淀区五棵松附近的过街天桥上,眺望着下方来往的车辆和不远处隐约可见的高楼。

“这么严重的沙尘,我记得上次还是在98年的时候。”刘先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尽管他不是北京人,但由于从小长在北京,因此对北京的环境很熟悉。而在他的记忆里,北京近年来已没有再出现过沙尘暴天气,这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让他不禁戴着口罩来到大街上,拍摄下沙烟弥漫的北京城:“好像回到了小时候,因为小时候的春天,北京就是这样。”

▲下午18时许的国贸附近依旧笼罩在沙尘中

▲下午18时许的国贸附近依旧笼罩在沙尘中

顺着刘先生的视野往下看,过街天桥下的车辆行使得要比过去缓慢了许多,且大多数汽车车顶和前车窗都蒙上一层黄沙。在北京开网约车的杨师傅对此深有感受。

杨师傅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自己从早上8点开始出车,由于当时能见度很低,因此自己特别放慢了速度。同时,杨师傅也能明显感觉到,由于沙尘影响,北京的早高峰比以往来得更早且持续时间更长。“整个主城区,尤其是东3环和东4环特别拥堵,大家都不敢开快了。”

今日中午,乘着电动车充电,杨师傅特意擦了车子以保证车辆干净。在行车时,他也时不时打开雨刮器保持车窗的透亮:“沙尘严重,今天一天都不敢开车窗,不用雨刮器,没多久车窗就会影响视线。”杨师傅说。

对现年不到12岁的小黄而言,这场沙尘暴也是自己人生第一次经历。对正在读小学5年级的小黄来说:“甚至感觉有些新奇。”

小黄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沙尘暴成了今天学校里的热点话题。“每个同学都在谈论这个,老师也为我们做科普。”小黄表示,班主任今日专程为同学们讲了沙尘的由来,并强调了防护知识。让小黄感到有些遗憾的,是今日的体育课改在了教室进行:“学校取消了一切户外活动,大家都只能呆在教室不能出去。”

▲共享单车被沙尘污染

▲共享单车被沙尘污染

事实上,根据此次极端天气,北京市教委今日上午已发布消息,要求各区委、直属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及校外教育机构暂停户外活动并做好健康防护。

沙尘里的北京生活:

市民“换装”3M口罩,清洁工感慨白手套戴半天变灰色

傍晚6时许,北京市民张先生从国贸完成工作准备回家。今天,他特意取下了一直以来佩戴的蓝色的医用防护口罩,换成了防止吸入颗粒物的3M口罩。

“空气里有股土味,觉得鼻腔也不舒服,所以就买了新口罩。”张先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早起上班时自己佩戴的还是医用口罩,但明显感觉自己仍能吸入空气中的浮尘。因此,他在中午便购买了3M口罩,准备接下来几天特别应对沙尘天气。

红星新闻记者在北京多条街道和地铁站看到,不少市民今日已换上了3M口罩,也有一部分市民甚至同时戴了两个医用口罩抵御雾霾。采访过程中,大部分市民均认为,佩戴医用口罩无法抵挡沙尘,自己的鼻腔和呼吸道存在不适感。

▲北京市民出行佩戴3m口罩

▲北京市民出行佩戴3m口罩

沙尘暴直接影响着每一位北京市民的生活起居。对负责街道清扫的王大爷来说,这场沙尘增加了他的工作负担。

“浮尘太多,刚扫完又来了。”王大爷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自己近段时间正好负责五棵松商业街的清扫工作,今日受大风天和沙尘影响,树籽、树干掉落较多,尘土也较多,这让他在同一条街道上来来回回洒扫了很多次,就连早晨才换上的新手套,一下午时间就变成了深灰色。

应该如何看待这场沙尘暴?

专家:环境治理全球化进程中,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沙尘是否还将在北京持续?据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预报,今天夜间至16日白天,沙尘仍将滞留,但浓度会有所下降,预计首要污染物仍为PM10,沙尘将持续对北京造成不利影响。预计到17日,空气质量才能转为轻度至中度污染。

此次沙尘,如何看待?对此,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总工程师温香彩这样说。

▲北京市民出行佩戴3m口罩

▲北京市民出行佩戴3m口罩

“不能因为本次沙尘暴,就简单定义我国的防沙治沙工作不到位。”温香彩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解释,本次沙尘暴来源于蒙古国,属境外输入的环境问题。她明确指出,即便我国防沙治沙事业已取得明显成绩,但也不敢说100%就能抵御每一次从国外输入的环境问题。

温香彩表示,通过此次沙尘更加说明环境全球治理的重要性。因为在大自然的作用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她同时指出,未来要减少这样极端天气的发生,不仅要靠国内治沙事业的坚持,同时也需要中国在全球生态环境的理中发挥作用,将中国良好的防沙治沙技术与理念传递给世界其他国家,从而减少环境输入对我们自己的影响。

而针对沙尘入侵北京系三北防护林“缺位”造成的说法,温香彩也并不同意。“这是近10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沙尘入侵,如果单依靠防护林,无法起到完全抵御作用。”温香彩指出,防护林不是万能墙,仅以防护林的高度来看,就难以覆盖本次沙尘来袭的高度,所以才会入侵我国。

为何北京近期出现了雾霾与沙尘天气交替的现象?温香彩表示,这仅仅是一种偶然。她解释称,本次沙尘系外来输入造成,与北京本地的环境没有直接关系;其次,北京受所处地理位置影响,在盆地的聚拢效应下,存在空气扩散难的问题,所以才会偶发地形成雾霾和沙尘交替出现现象,但二者间不存在直接关系。

同时,温香彩也提醒,防沙治沙事业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她强调,一方面需要我们自己坚持防沙治沙事业不动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意识;另一方面是做好一棵树、一片叶的小循环生态小循环,才能换来以后的生态大循环效果。同时,各地坚持因地制宜的防沙治沙策略,宜木则木,宜灌则灌,宜树则树,退耕还林,优化防护林建设,这样才能在大沙尘来袭时,起到一定作用。

红星新闻记者吴阳杨雨奇北京报道编辑陈怡西

新京报:科勒卫浴、宝马们“偷”用户的脸 应为侵权付出代价 北京遭遇近十年最强沙尘,外卖骑手配备防护物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