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省力促营商环境提质提标
来源:甘肃日报
开栏的话: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竞争力,就是生产力。营商环境“优”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甘肃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质提标年工作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潜力,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本报从今天起推出系列报道,介绍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所做的不懈努力以及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敬请关注。
近日,经省政府同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甘肃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质提标年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要通过线下与线上相结合,提升“一网通办”能力;政策强度与落实力度相结合,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便民与惠企相结合,服务项目落地和产业发展;提高效率与强化能力相结合,提升行政效能;一体推进与分级负责相结合,凝聚改革合力。
《方案》对五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了重点部署——
聚焦数字政府建设,补短板、疏堵点。加强政府信息化平台建设,今年12月底前围绕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为老年人提供更加普遍、适用的智能化服务。推行数据共享责任清单管理,9月底前,按照“谁主管、谁提供、谁负责”的原则落实数据提供方责任,按要求共享数据资源,进一步满足数据使用需要。推行高频电子证照共享应用,9月底前,实现结婚证、电子社保卡等60种高频电子证照的标准化共享和应用。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12月底前,健全完善各类公共资源电子交易系统,实现以数据电文形式完成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
聚焦项目落地,优服务、保要素。推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管家式”服务,对各级招商部门认定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成立专班,提供从企业开办、项目审批到竣工验收全流程全周期“管家式”代办服务。在国家级开发区开展区域评估,9月底前,推行区域内投资项目免费提供评估评审结果,企业不再单独编制报告,行业主管部门不再进行审批。加强基层环评审批承接能力,针对审批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开展针对性培训,对承接能力不足的市县或项目,组织专家开展现场帮扶。开展“标准地”出让改革试点,通过简化、优化、标准化工业项目供地程序,进一步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实现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的有机统一。
聚焦市场主体,减审批、柔监管。促进企业开办便利化。全面实施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名称自主申报,全面推行住所(经营场所)申报登记承诺,实现企业注销“一网办”。清理整治变相审批,通过信息化手段,对省政府已经取消、调整、下放的24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回头看”。推行“两轻一免”柔性执法。依据现行法律、法规、规章中设立的减轻处罚、从轻处罚和不予处罚情形,梳理明确行政处罚自由裁量阶次、具体标准、适用条件,制定“两轻一免”清单并向社会公布。实施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
聚焦政策落实,再加力、解难题。“不来即享”政策扩面,提高中小微企业融资能力,推动商业银行实行差异化定价策略,合理确定小微企业贷款利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作用,大幅拓展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并明显降低担保费率,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推进涉企历史遗留问题化解。3月底前,对2019年以来梳理的、尚未化解的15个涉企历史遗留问题,明确责任单位,明确责任人员和解决时限,实行台账管理和逐项销号,争取12月底前完成化解工作、实现见底清零。
聚焦便民利民,填空白、延链条。实现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一号响应”,实现政务服务全省一个号码响应,打造“7×24小时”不断线的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实现甘肃政务服务网省市县乡村全覆盖,推进政务大厅“一窗通办”,推动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省内通办”。统一政务服务“好差评”标准规范,做到“政务服务好不好,让企业和群众说了算”。(记者沈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