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王家钧:回到培养我的地方

原标题:王家钧:回到培养我的地方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

导读

在哈工大

有这样一个青年教师群体

他们扎根龙江这片沃土

执着探索、勇攀高峰

在科研创新的道路上

绽放最美的芳华

近期

全媒体中心将陆续推出

《青年教师说》栏目

讲述哈工大青年教师在各自领域

敢梦敢闯、奋发作为的故事

首先让我们走进

化工与化学学院王家钧教授

共同探寻他的精神之路

来到王家钧的实验室,一排排带着电线的塑料夹子让记者眼花缭乱。“这些是给纽扣电池测试用的,可别小看了这小小的纽扣电池,它可是我们未来用到下一代电动汽车、无人机和机器人的电池原型”,王家钧告诉记者。谈起自己的研究方向,他带着三分自嘲七分骄傲:“一说起化工系,人们首先联想到的可能是形形色色的试剂瓶,但我们做的不是试剂,我们给人们带来了清洁能源!”

王家钧是化工与化学学院电化学工程系的教授,主要从事电动汽车新能源技术的研究。他所从事的研究方向可以充分利用黑龙江省天然的矿产资源,尤其是作为锂电子电池关键材料的石墨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王家钧:回到培养我的地方

出生于安徽滁州的他,在哈工大攻读完硕博学位,选择了出国深造。在国外工作了近十年,在电动汽车新能源技术方面已有所建树,但他毅然选择回国发展、回到母校哈工大的怀抱。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一定要做一些以后不后悔的事情,我要把我的经验带回来,在我国相关领域作出自己的贡献,这就是我的真实想法。”

王家钧:回到培养我的地方

王家钧坦言,准备回国时,许多知名高校都纷纷抛出了诱人的“橄榄枝”,包括在老家的父母也希望他能离家近一些,但他坚定地选择回到母校哈工大任教。他说:“哈工大培养了我,如果我回国,首先要考虑的还是曾经培养我的地方,我应该属于这里。”

回到哈工大后,母校果然没有让他失望,给平台、政策倾斜、经费支持;干事创业遇困境,扶一把,当靠山……“这几年,我觉得我所取得的成绩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来自于学校对我的各方面支持,包括经费、项目申请、配套设施建设、博士生招生指标等都开通了一个完全的绿色通道,越来越多的海外学子通过哈工大国际青年学者神舟论坛表达过强烈的意愿,希望能加入哈工大。”

在学校的支持下,王家钧研究团队已经申请了一系列专利,一部分已跟当地企业进行合作产业化,并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他希望能够把研究成果服务于当地,用科学技术助力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这是他的一个“小目标”。

王家钧:回到培养我的地方

王家钧:回到培养我的地方

如今,一批批像王家钧这样的新时代哈工大“八百壮士”正在茁壮成长,并逐渐汇聚成一个群体,辐射出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一所好大学,不仅是要传送知识,更重要的是它会传递一种精神。”王家钧在课堂上一直跟同学们强调,每一个年轻人都要继承弘扬学校扎根东北、爱国奉献、艰苦创业的精神传统。作为一名党员,他将会把哈工大“八百壮士”的精神内涵贯彻到未来的教学科研中,让哈工大的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王家钧:回到培养我的地方

文字|梁英爽

视频|谭立军

排版|李炫竺

审核|商艳凯李守斌

相关阅读:
生态环境部部长检查唐山钢铁企业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落实情况:发现四家企业高负荷生产 罗晋:《江山如此多娇》够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