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谁为“零工经济”保驾护航?|两会快评

原标题: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谁为“零工经济”保驾护航?|两会快评

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谁为“零工经济”保驾护航?|两会快评

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谁为“零工经济”保驾护航?|两会快评

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过去一年,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级政府和民众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疫情的巨大冲击下能够保持就业大局稳定,新经济业态提供的2亿灵活就业岗位功不可没。

在数字经济时代,大约2亿名灵活就业劳动者,包括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共同撑起了零工经济的新业态。但与此同时,这个庞大的劳动者群体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最近一段时间,外卖骑车的工伤纠纷频见报端,工伤风险日益凸显。再如,灵活就业者普遍存在“青春饭焦虑”等职业痛点。也正因此,灵活就业劳动者的权益保护,成为全国两会上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后,灵活用工市场还出现了一些新现象、新问题。疫情发生不久,一些生意火爆、人手紧缺的线上零售和物流企业,向员工大量闲置的餐饮、家政企业招募短期人力。通过“共享员工”的创新模式,既缓解了前者人手不足的问题,也缓解了后者大批员工的失业之忧。这种灵活用工模式发生在企业与企业之间,并不涉及员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然而,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灵活用工、灵活就业日渐成为更多企业和个体的尝试。从个体角度,灵活用工带来了灵活就业。对于待岗人士而言,灵活用工平台提供的大量精确到小时的岗位,可以缓解他们创收的燃眉之急。对于兼职群体而言,零工体验可以为他们拓展更多元的职业选择。但和上一阶段企业间的“共享员工”不同,此时的灵活用工关系发生在企业和个人之间。这种“去组织化”的就业模式,打破了雇主与劳动者的传统用工关系,选择零工经济的个体面临着就业安全性风险。在这种情况下,谁来为他们保驾护航?只有灵活用工有了足够的政策保障,才能实现企业与个人的真正双赢。

值得一提的是,鉴于灵活用工的特殊性,恐怕不宜简单要求企业缴纳社保金来解决问题。在目前的经济大环境下,灵活用工对企业而言是一种解压。某知名银行公布的一份小微企业调研报告显示,企业经营成本中最突出的就是员工工资,占比达到46%。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针对995家中小企业的联合调研报告也显示,62%的中小企业认为,企业经营首要压力来自员工薪资和五险一金。因此,灵活用工很可能是一部分中小企业得以存续下去的破解之道。因为面临资金压力的企业可以借此减轻用工压力,降低企业成本。从长远而言,保住了企业,也就保住了未来继续提供就业岗位的可能性。

所以,在规范灵活就业这一新生事物的时候,既要确保其在创造岗位的同时能为零工人群提供更多的安全感、获得感,也要考虑企业能够承受的人力成本。在平衡企业成本和个体权益的基础上,引入商业保险不失为一个有效办法。比如,只要出具劳动合同,企业就可以以单位名义投保雇主责任险和团体意外险。哪怕没有劳动合同,零工个体也可以自投意外险、骑行险等险种。有了这些保险保障,灵活用工领域的用工者和从业者,其权益就可以获得多一份保护。

栏目主编:封寿炎

文字编辑:封寿炎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邵竞

相关阅读:
迫于生计,他已流窜第三地 农业农村部:四川华蓥一车外省违规调运仔猪中查出非洲猪瘟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