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关注两会|地大两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哪些提案?

原标题:关注两会|地大两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哪些提案?

来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3月4日和3月5日,全国“两会”在京开幕。全国政协委员、校长王焰新院士和全国政协委员、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童金南教授参会并积极建言献策。

关注两会|地大两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哪些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校长王焰新

王焰新提交《关于支持武汉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议》《创新体制机制,加快长江流域湖泊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加强地质工作,提升国家资源与环境安全治理能力》等提案。

建议支持武汉创建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武汉是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在科教资源、枢纽地位、城市能级、产业发展等方面形成了坚实基础和独特优势,具备基础、条件和潜力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王焰新说。

今年两会,王焰新和部分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建议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指导和支持湖北创建武汉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此基础上创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一是建设国家实验室。指导光谷实验室、珞珈实验室、江夏实验室、洪山实验室、江城实验室、东湖实验室、九峰山实验室等7个湖北实验室建设,支持湖北实验室等优势科研力量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支持湖北省在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生态环保等优势领域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

二是支持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指导和支持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武汉光源)、生物医学成像、作物表型组学研究(神农设施)、磁阱型聚变中子源、农业微生物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将这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纳入国家相关“十四五”规划布局。

三是支持建设东湖科学城。支持武汉发展集成电路、光电子信息、汽车、大健康、人工智能、数字产业、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指导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东湖科学城,打造“世界光谷”。

四是支持建设光谷科创大走廊。在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布局上对光谷科创大走廊给予支持,加强对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的指导,支持将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成为全球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高地和全球创新网络重要枢纽。

五是支持重大科技项目建设。在国家“十四五”和中长期重大科技项目中考虑湖北科技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特点,向湖北省倾斜,重点支持长江存储三维闪存芯片和新一代存储器、宽带通信、新型网络、新型显示、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现代种业等创新项目建设,支持湖北在“光芯屏端网”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开展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

加快在武汉建设“长江水科学”国家实验室

长江流域湖泊众多,是弥足珍贵的自然资源和十分脆弱的生态系统。

“建议进一步加强和优化长江流域河湖大保护的顶层设计,制定规划体系,明确湖泊综合管理部门,总体协调,健全控源截污、治理修复、长效维护的长效机制,全省规划、监测、治理一张图。”今年两会,王焰新带去了“创新体制机制,加快长江流域湖泊污染和生态修复”的提案。

王焰新认为,当前,湖泊治理中科技层面的难点主要是湖泊磷污染源控制不力、污染物赋存形态及其迁移转化机制不清。

王焰新建议,以“十四五”规划编制为契机,提前布局,将绿色产业发展提到更高位置,构建以生态修复为核心竞争力的绿色产业体系。

“要支持绿色产业的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生态环境监测、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和绿色服务产业,尤其是持续发力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与装备、节能技术与装备、大气污染治理、水环境治理、土壤修复、固废资源化、循环经济等产业,出台加快发展绿色产业的一揽子计划、政策,不断拓展绿色产业的‘新蓝海’。”王焰新说。

武汉地处长江流域中游,水科学领域的国家级人才、平台和中央级科研院所、高校众多,具备承接水科学领域国家实验室建设任务的基础和条件。

“长江大保护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王焰新建议,创新体制机制,整合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加快在武汉建设“长江水科学”国家实验室可行性论证和启动实施,为长江大保护提供科技支撑。

加强地质工作,

提升国家资源与环境安全治理能力

地质工作是保障资源能源可持续供给、环境保护、灾害防治的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工作,关乎国家资源与环境安全。

“我国是地质大国,但还不是地质强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资源与环境安全的矛盾和短板越来越突显,亟需地质工作提供支撑保障。”王焰新说。

王焰新认为,当前,我国资源与环境安全存在的痛点、难点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36种战略性矿产资源家底不清;二是生态修复治理中地质工作亟待加强;三是忽视地质因素而导致的城市治理隐患加剧;四是科技与管理综合层面的难题。

王焰新建议:

一是启动战略性矿产资源国情、产业与战略的国家规划。聚焦 36种战略性矿产,深入研究我国成矿禀赋,科学提出优势矿产、紧缺矿产、共伴生矿产的目标。研究不同地区、不同矿种的矿产勘查开发基本条件。界定各类主体责任和定位,深化相关管理制度改革。

二是城市与生态治理理念转变到地下地上统筹、以地下为主导。把地下空间资源环境灾害多要素协同考量,调查评价监测一体化跟进,支撑服务城市和生态治理的规划建设管理的全链条。“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需要牢牢抓住“水”这一关键要素(介质),围绕各要素内在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提出科学的治理方案。

三是建立国家公益性地质工作经费长期、稳定投入长效机制。资源与环境安全是系统工程,需要科教融合,需要产学研合作、跨学科交叉合作,需要长期、稳定的投入。

四是加快促进有关部门之间的高效协同推进机制。在项目部署上加强顶层设计,各学科融合;在资金安排上提高统筹,力戒重复浪费;在业务推进上沟通协作,各部门配合;在成果谋划上共同发力,提高问题解决的成效。

关注两会|地大两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哪些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童金南

童金南提交《开展长江生态多样性调查和保护》《在中小学课程教学中增加有关地球和生命演变历史知识》《如何正确把握好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等提案。

在中小学教学中

增加有关地球和生命演变历史知识

地球是生命的家园,生命是人类之本源。

“21世纪,既是生命科学也是地球科学跨越式发现的世纪,它们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密切的学科,对其知识的掌握度是人类社会文化素质的客观标记,有关地球和生命演变历史的知识应作为当代基础教育的基本内容。”童金南说。

童金南介绍,“宜居地球”是地球和生命经历数十亿年曲折进化后优胜劣汰的结果。早年在小学课程中,就有地球和生命科学基本知识的介绍。后来升级为“科学”课程,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明显提升。20世纪80年代起,又将“生物学”作为中学必修课,并且纳入高考科目。此外,在中学课程中开设的“地理学”也基本上属于地球科学的范畴。

“这些都为我国地球科学和生命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和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童金南说。

作为一名地质古生物学教学工作者,童金南在教学中发现,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对于地球和生命科学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有限。在野外地质考察中,他发现,多数公园的管理者和开发者并未理解和发挥其科学价值,游客也由于缺少基本科学知识辨识能力,容易被商业行为所误导,难以从中科学受益。

“究其主要原因,是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关于地学和生命科学知识传授存在明显不足。”童金南说,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的基础源于中小学课程教学,当前的中小学课程教学中关于地球科学(及生命科学)知识的教育明显表现为重事实现象、缺思维推理分析的特点,即所谓的“死记硬背”式教学。

童金南建议,在中小学课程教学中,增加有关地球演化和生物进化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升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懂得珍惜和保护当代地球环境和每一个生命,并形成具有从可持续的角度规划未来的思维认知能力;将大学与中小学知识教育统一起来,如系统矿物、岩石、生物分类学等内容,应该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中小学教学应该吸收地球科学和生命科学的专家学者参与。

开展长江生态多样性调查和保护

生物多样性是检验自然生态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态环境修复和改善的重要一环。基于调研情况,童金南在本次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开展长江生态多样性调查和保护的提案》。

童金南建议:

1.适当改变当前以人为本的长江生态环境均一化整治的思路,保证长江生态环境多样性不发生重大改变;

2.开展长江流域环境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系统调查,同时适度回塑(至少近万年来)长江环境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演变历史,科学评价人类社会活动(如建筑、防洪、环境美化等)对长江生态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总结其规律和自然发展趋势;

3.即时开展长江“十年禁渔”期生物多样性(至少在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两个层面)的监测研究,分析和评价人类捕捞活动对长江生态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4.通过综合上述研究和观测结果,科学制定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服务人类美好生活生态环境需求之间的协调建设方案。这项工作也将成为指导其他河湖生态治理的样版。

支持鄂西页岩气勘探开发综合示范区建设

“加快鄂西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有利于缓解我国天然气短缺、长江中游地区天然气消费占比低等问题,还能为鄂西地区巩固脱贫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提供绿色产业支撑。”3月6日,童金南接受《湖北日报》采访时说,建议国家支持建设鄂西页岩气勘探开发综合示范区。

童金南介绍,湖北页岩气地质资源潜力达11.68万亿立方,占全国总量的7.2%。2020年国家能源局明确探索宜昌等地区页岩气商业化开发。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推进鄂西页岩气勘探开发,恩施、宜昌也做了很多有效工作。然而,鄂西页岩气勘探开发存在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需攻关、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市场化格局未形成等问题,需要国家层面支持解决。

为此,童金南联合张金成、黄利鸣、肖凯旋三位住鄂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提案,建议国家以鄂西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为依托,设立科技创新平台,开展联合攻关和自主创新;将湖北重点区域列入国家《天然气发展“十四五”规划》,加大扶持力度;全面落实油气矿业权竞争性出让政策,尽快实现规模化、商业化开发;开展鄂西页岩气勘探开发对环境影响和环境承载能力评估。

文|王俊芳综合整理

微信编辑|肖潇

审核|魏海勇王俊芳

相关阅读:
苏州大学诚邀海内外英才参加2021年国际青年学者东吴论坛 《唐人街探案3》宣布将延长上映至2021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