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脱贫致富,根本之策是什么? 两会快评

原标题:脱贫致富,根本之策是什么?|两会快评

脱贫致富,根本之策是什么? 两会快评

3月5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上,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门源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孔庆菊讲述了感动人心的履职事迹。门源县是民族地区、西部地区、高原地区,也曾经是深度贫困地区。2018年以来,门源县已劝返失辍学孩子125名,没有一人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700多名贫困家庭的孩子走出大山,个人和家庭的命运得到改变。许多孩子毕业后又回到家乡创业就业,带来巨大变化。

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内容,在保护贫困地区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深度贫困地区,没有一人因经济困难而辍学,要实现这一点殊为不易。当然,教育扶贫的意义还不止于此。当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全面胜利之后,原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还会成为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也许正是基于这个意义上,孔庆菊代表表示,作为多年从事基层教育的工作者,她最大的收获和体会就是,教育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是人生出彩的最大机会。

可能有人认为,贫困家庭子女通过读书考上大学,谋得一份体面职业,改善了个人和家庭的经济状况,这就是教育扶贫、教育脱贫。这种理解,充其量也只能说对了一半。事实上,通过发展教育来扶贫,进而实现脱贫和经济社会振兴,它的意义超越了个体和家庭的层面,也超越了单纯的经济层面。

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一方面固然受到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的制约,另一方面也表现为经济、社会和文化互相交织的综合结果。在长期贫困的环境里,社会形成的一些价值观、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乃至社会习俗,都与贫困状态互相适应。这些文化因素使贫困超出了经济范畴,成为多维度的贫困。经济、价值观、思想观念等多个维度的因素互相交织、共同作用,很容易形成贫困在代际之间复制和传递的动力机制,使贫困成为一种封闭式的恶性循环。

因此,在经济上实现脱贫之后,面对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任务、新目标,教育的作用就更加突显出来。职业教育可以赋予年轻人一技之长,帮助他们找到足以谋生乃至发家致富的职业,也有利于为当地的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帮助当地建立起“造血”机制。通过学校教育,年轻人还得以广泛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树立科学、理性、现代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摆脱狭隘价值观和落后思想观念的束缚,改变传统的行为习惯,甚至促使当地社会实现移风易俗。可见,教育的意义并非“帮助孩子考上大学,获得高薪”那么简单,它还可以塑造人、塑造文明、塑造一方社会生态。这些都在更广范围、更深层面上触及贫困现象的症结和根源,有助于从根源上切断贫困代际复制和传递的动力机制。

至此,所谓“教育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其内涵已经不言而喻。一方面,应该结合原贫困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要帮助年轻人掌握专业技能,也要确保他们的专业技能在当地可以找到用武之地。另一方面,要通过学校教育,引导年轻人广泛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树立现代价值观念,健全和完善文化人格,成长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的文明新人。知识、科技、思想和价值观念赋予他们的力量,将是脱贫地区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栏目主编:封寿炎

文字编辑:封寿炎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邵竞

相关阅读:
各地纷纷花重金投入这个项目,中科院院士:第一个很有必要,后面的值得商榷 《你好,李焕英》总票房逆袭《哪吒》,成中国影史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