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百廿星辰 “中国克隆之父”、山大复校功臣童第周

原标题:百廿星辰|“中国克隆之父”、山大复校功臣童第周

来源:山东大学

两世纪弦歌不辍,双甲子代续风华

站在迎接百廿校庆的历史节点

让我们一同回望校史上

那些在山大留下印记的名师大家

斯人或已逝,但恰似不灭星辰

映照山大,熠熠生辉

从“童鱼”到“中国克隆之父”

我国的生物学发展史上,童第周的名字熠熠生辉

而作为复校功臣、《山东大学学报》的创建者

童第周又以山大人的身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年少苦学,励志笃行

很多人的小学课本中都有介绍童第周的课文《一定要争气》,这可能是大多数人对童第周的第一印象,他的苦学精神也影响了很多人的求学时光。

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他文化基础差,学习很吃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才45分。校长要他退学,经他再三请求,才同意让他跟班试读一个学期。

第二学期,童第周更加发愤学习。每天天没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园的路灯下面读外语。夜里同学们都睡了,他又到路灯下面去看书。值班老师发现了,关上路灯,叫他进屋睡觉。他趁老师不注意,又溜到厕所外边的路灯下面去学习。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上来了,各科成绩都不错,数学还考了100分。童第周看着成绩单,心想:“一定要争气。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

——《一定要争气》,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

图1《一定要争气》配图

图1《一定要争气》配图

1902年,童第周出生于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出生于贫农家庭的他,幼年丧父,靠兄长抚养度过艰苦的童年。在断断续续地上了几年私塾后,17岁的童第周在兄长帮助下,进入了宁波师范预科班学习。由于没有接受过新式教育,面对数学、英语等学科,童第周学得十分吃力。为了考进宁波当时最好的中学——效实中学,童第周选择了到三年级当插班生,结果几乎毫无疑问,尽管经过了半年的刻苦学习,童第周的成绩还是倒数第一。

靠着“水滴石穿”的精神,“路灯”为伴,皇天不负苦心人,期末考试,童第周靠自己刻苦的努力,各科成绩都达到了70分,其中几何得了满分。到高三期末考试,童第周更是持续发力,他的总成绩名列全班第一。校长陈夏常无限感慨地说:“我当了多年校长,从来没有看到过进步这么快的学生。”童第周回忆起这段往事,说:“我知道自己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做到的,我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做到。世上没有天才,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最终,童第周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并在这里萌生了对生物学的兴趣,在毕业后选择了生物学作为自己一生的专业。

生物泰斗,成就斐然

1930年,童第周获得了前往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留学的机会。他带着借来的1000元钱踏上了自费留学的道路。在比利时,他的生活非常清苦,住在狭小的门楼里,每日以干面包为食。但是童第周不以为意,因为在比利时可以接触到世界最先进的生物学知识。

童第周所在的实验室用蛙卵做实验,需要用镊子夹住大约1毫米的蛙卵,把蛙卵外层的卵膜撕开,又圆又滑的蛙卵不是被夹破,就是从镊子里滑出,几年来,实验无数次的失败,使人们几乎失去了继续做实验的信心。一天实验室的负责人达克教授突发奇想,就让从不和他们一起做实验、闷头工作的童第周来试试,童第周欣然答应,站在显微镜旁,只见他巧妙地先在鼓胀的圆球状蛙卵上扎个微孔泄压,再用尖利的镊子夹住扁圆形的蛙卵膜中间,向两边一撕,卵膜就干净利索地脱落下来。达克教授和同事们都被惊呆了,因为童第周是第一个完成这项手术的人。凭借对青蛙卵和胚胎的研究,童第周顺利获得博士学位。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核里的基因决定的,而童第周认为生物表现性状应该是细胞核与细胞质共同作用的结果,细胞质也起着一定的作用。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童第周与牛满江教授一起做了一个实验。

他们将鲫鱼细胞质中提取出的核酸,注射到金鱼的受精卵中,结果320条发育成长的幼鱼中有106条从正常金鱼的双尾变成了和鲫鱼相似的单尾,表现出了鲫鱼的性状。之后,他们又以鲤鱼和金鱼的卵作为材料进行实验,结果注入鲤鱼细胞质中核酸的金鱼受精卵,有22.3%从双尾变成了单尾,与鲤鱼尾相似。接下来,童第周和牛满江以两栖动物蝾螈和金鱼进行实验,将蝾螈细胞质中提取出的核酸注射到金鱼受精卵当中,结果有的鱼像小蝾螈一样,长出了平衡器。这些实验的结果充分证明了童第周的观点,为了表示对他的赞誉,将这种特殊的鱼称之为“童鱼”。

赵朴初为“童鱼”题诗两首表示赞叹:

异种何来首尾殊,画师笑道是童鱼。

他年破壁飞腾去,驱逐风雷不怪渠。

变化鱼龙理可知,手提造化出神奇。

十年辛苦凭谁道,泄露天机是画师。

图2吴作人《睡莲金鱼图》中的童鱼(右)

图2吴作人《睡莲金鱼图》中的童鱼(右)

除此之外,童第周还在实验中首次应用了异种动物细胞核移植的技术(即将一种动物的细胞核移植到另一种动物的细胞中),为克隆动物奠定了理论与技术的基础。因此,童第周被誉为“中国克隆之父”。1981年我国的第一条克隆鱼,正是在童第周研究的基础上实现的。

执教山大,再创辉煌

20世纪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复称国立山东大学,由赵太侔接任校长,并延续“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开放式办学方针,名师云集、群星闪耀,形成盛极一时的辉煌时期。而加上国立山东大学悠久的历史、雄厚的学科基础以及青岛地处海滨的优越地理位置,吸引了致力于海洋生物研究的童第周。于是在蔡堡先生的推荐下,童第周在1934年举家北上来到国立山东大学,任生物系教授。从此,童第周与山东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教书育人方面,童第周特别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不但体现在实操的示范上,更在于态度的引导上。童第周经常教育学生做科学研究要实事求是,不得有半点马虎和虚假。他曾告诫自己的学生张天荫:“今后一定要注意,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工作—定要一步一个脚印,有些要多次重复,科学的结论就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研究的质量才能逐步提高,千万不能弄虚作假。”童第周教授始终坚持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治学态度,为山东大学、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优秀学者专家。

图3实验中的童第周

1951年3月,华东大学与山东大学合并,华岗被任命为校长兼党委书记,童第周、陆侃如任副校长。对于副校长这一职务,童第周起初是坚持不受的,他无心从政,只想潜心研究海洋生物。但是校长华岗在办学思想方面,主张文理搭配,所以要选一个研究自然科学的副校长与研究社会科学的他进行搭档,加之考虑到童第周的学术地位和在师生中的威望,便坚持邀请童第周出任山东大学副校长。最后还是高教部张宗麟出面说服了童第周。

华岗校长的人格魅力和哲学理论水平深深影响了童第周。华岗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主张科学研究应服务于社会。这种办学思想唤起了童第周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逐渐改变了过去只注重科学实验与基础理论研究、强调学术地位而与社会工农业生产脱节的观念。他以身作则,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当时的社会和生产服务。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主持的许多课题,如对虾、海带、紫菜、贻贝、扇贝的人工养殖,船蛆、藤壶等船舶害虫的防治等,都与社会生产密切结合,并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在学科建设方面,由于童第周的胚胎学研究国内领先,而且较早创建了海洋研究所,全国院系调整,又合并入了厦门大学海洋学科,组建了当时全国唯一的海洋学系,使山东大学的优势和办学特色日益明显,逐渐形成了“文史见长,加强理科,发展生物,开拓海洋”的办学思路。

分管科研工作的童第周副校长,在校长华岗创办《文史哲》之时,提出创办覆盖自然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内容的学报的建议,并主持创办了《山东大学学报》。该刊物随后成为受到毛泽东主席关注的全国性综合刊物。1955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函告山东大学:“你校出版的《山东大学学报》,我们准备给毛主席订阅两份。但是其中的一至三期北京的书店没有发行;这三期如果你校出版,还有存余,可否售给我们两份。盼复。”学校接到此函后,迅即寄去学报1~4期合订本2册及第5期2册。之后,在童第周的领导下,自1952年起学校建立了每年校庆举行学术报告会的制度,全校掀起了科学研究的高潮。

潜心科研,勇攀生物界高峰

开拓创新,助力山大创辉煌

值此童第周先生诞辰119年之际

让我们重温先生的故事

向严谨治学的态度致敬

为心系祖国的情怀礼赞

让星辰永远散射着光辉

照亮山大的每一个夜晚

相关阅读:
陈薇、钟南山团队重磅消息! 提气!杨利伟披露一个重大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