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京报社论:GDP增长6%以上 显示了信心与沉稳

原标题:GDP增长6%以上,显示了信心与沉稳|新京报社论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图片来源:新华社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图片来源:新华社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并未提出GDP增长具体目标,今年为何重设GDP增长目标?这首先是基于经济恢复情况作出的适当调整。

2020年,在新冠疫情、大国战略博弈全面加剧等不确定因素挑战的形势下,不提出GDP增长目标是务实的考虑。但2020年全年中国经济依然实现了2.3%的增长,是主要经济体中唯一正增长的国家。今年前两个月,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复苏的势头。一年多以来经济运行的状况表明,中国有能力统筹好防疫和经济发展。

去年不设GDP增长是务实判断、因时而变,今年重新设定GDP预期增长目标,同样也是基于务实判断。而在经济实现V型反转过程中,也积累了丰富的化解不确定性风险的经验,为重新设定GDP增长目标提供了信心和底气。

将GDP增长目标设定为6%以上,既显示了信心,更显示了沉稳。中国经济同比增速为2.3%,考虑到去年经济基数较低,今年只要经济正常运行,经济增速就将大幅度反弹。事实上,国际机构普遍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8%以上。

假如沉湎于统计学意义上的高增长,有可能产生两个负面作用。一方面,是坚持现在的增长模式,放松了深化改革、加快科技创新等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步伐,迟滞了高质量发展的进度。另一方面,可能会导致要素资源不合理配置,把应该用到创新、用到战略性行业的资金,花在了其他地方。

所以,设定“6%以上”这样的预期增长目标,也是一种提醒、一种导向:追求产业升级、追求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命题不能改变。

在今年设定的GDP增长目标里,还有两个字值得注意,就是6%“以上”。这实际上是再次划定了经济合理运行的区间。换言之,6%可以视为下限,只要经济增速在6%以上,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就不会出现剧烈调整。这有助于稳定市场的预期,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如果横向比,就可以发现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重要。眼下,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无限刺激的政策,以应对疫情和经济下滑。货币超发已然产生种种影响,例如近期大宗商品价格的飙升。通过再次明确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以明确政策的可预期性,有助于中国面对新的不确定性时保持先手、保持主动权。

还要看到,今年设定GDP增长目标,有着特殊意义。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对于今年经济预期目标的设定,不仅要考虑今年的情况,也要统筹预判今后几年的发展情况。这也是每一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经济预期目标的“附加职能”。

在这个开局之年设定GDP增长目标,昭示了发展依然是重要的命题,同时,也为“十四五”期间经济增长设定了一个基准“航速”。既然是“航速”,就是一个动态调整的指标,根据实际情况有时候可以快一些,有时候可以慢一些,但设定“航速”最关键的作用,是强调要保持好增长的平稳性和政策的可衔接性。

需要强调的是,新设定的GDP增长目标,其内涵已与以往不同。新的GDP增长目标更具有务实性、导向性,而不是刚性地追求速度。

而且,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一目标是与其他预期目标并列表述的。排在GDP预期增长目标后面的,是城镇新增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等民生相关指标。这表明了,GDP增长的目的是为实现民生指标创造条件。

总之,因时而变、不沉湎于统计学意义上的高增长、为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争取先手,为今后几年的平稳增长设定基准速度,以民生福祉为目标,这些就是今年设定GDP增长目标的内在“语言”。

相关阅读:
彭静委员:建议出台专门的网络直播行业法律 津城织密综合立体交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