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拒绝读死书!这位医学少女的逐梦路也太精彩了吧~

原标题:拒绝读死书!这位医学少女的逐梦路也太精彩了吧~

来源:兰州大学

离开榆中的宁静与旷远半年多,穿梭于城关校区东区的短发女孩侯雨函忘不了的仍是榆中校区“西北劲风空辽远,萃英山下好读书”的自在与充实。作为第二临床医学院2019级临床四班的班长,这个生长于天津的00后女孩,跨越近半个中国奔赴西北、遇见兰大,在这里也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拒绝读死书!这位医学少女的逐梦路也太精彩了吧~

论学习,踏实努力是基础

初来兰大,侯雨函理想的专业并非临床医学,而是初中起就向往的航空航天与国防类专业,对基础学科充满兴趣的侯雨函,想在这些专业的学习中增进自己对中国科研进程的了解。

但大一的一门《中医保健学》课程,为侯雨函打开了医学这扇新的大门。“在这门课上我第一次接触到中国传统医学,中医与中国古代哲学体系相关相通,四气五味、八纲辨证,还有阴平阳秘这样的阴阳两极平衡的中庸思想既玄妙又值得探索深究,所以我决定学医。”

这奇妙的际遇带领侯雨函步入医学的奥妙世界,但“入学初识门庭,立身却在生平”。在学习道路上,侯雨函注重在实践中学习,她格外珍惜实验课的机会。“很多的理科专业,尤其是医学课程,它的基本原理都是在一代代科学家筚路蓝缕的实验中总结出的,实验课同时也是学习基础知识的绝佳机会,能帮助记忆知识,也能提前锻炼手术台上的技能。”

在过去的一年中,侯雨函在第二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类专业绩点排名第一,也是第二临床医学院的国家奖学金、预见习演讲比赛一等奖获得者。日常学习中注重形成学科整体观也是侯雨函学习的一大法宝,侯雨函认为这和绘画里的美学观点也是一致的:“本科生目前还是处于一个筑基阶段,当前最主要的学习任务不是在某一点细小的知识点上钻研透彻,而是培养一个整体的学科观。”

在日常学习中,她倾向于把格局放大一些,先理出一个基本脉络来,先掌握学科基本学习方法,“比如说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是形态学,在学习的时候就要结合图像;而生理学和免疫学就显然与形态学不同,它们就更需要去理解记忆而非死记硬背”。

有的时候学习太过枯燥,侯雨函会钻研一些绝对不会在考试中出现的前沿知识,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一个调剂和休闲。而这个课余时间养成的好习惯,也无形中帮助侯雨函获得了第三届感恩中国近现代科学家奖学金。

在侯雨函看来,此次获奖并非志在必得,而是意外之喜。

“感恩中国近现代科学家奖学金”的评选标准并非只是学业成绩,还需要综合考察学生日常对于中国科学界、科研成就、科研发展的关注,而侯雨函日积月累的丰富课外知识与扎实的专业水平让她在此次评选中脱颖而出。

谈幸运,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

“幸运、顺利”是侯雨函给自己所经历人生的一个定义,但在这些看似“顺利与幸运”的背后,是侯雨函持之以恒的积极努力与奋斗。

在2019年的冬天,侯雨函刚刚成为一名医学生,出于对主持的热爱与兴趣,她报名了学院迎新晚会的主持人工作。但在刚开始的第一轮面试中,侯雨函并不是负责选拔的学长学姐眼里的合适人选:“因为一开始我的主持水平不是很好,所以学长学姐是没有考虑我的”,侯雨函回忆到,“那个时候内心很受挫,因为很看重这个机会,也太想有一个舞台来锻炼自己。”

因为太想得到这个机会,在之后的一周时间里,侯雨函坚持每天一早起床开嗓练声,并有意识地矫正自己的普通话,原本青涩的主持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最终在第二周进行面试时,侯雨函顺利成为学院迎新晚会的主持人。

业余时间,侯雨函的爱好很多,素描是她一直坚持的一项,良好的绘画基础在侯雨函学医道路上也为她助力不少。在大一学院举办的“医学生解剖绘画比赛”中,侯雨函的作品《美人画骨》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并当选为此次比赛的一等奖。在作品中,她巧妙地将人体骨骼结构与精美而华丽的服饰纹理结合起来,让整个画面兼具美感与专业性。

拒绝读死书!这位医学少女的逐梦路也太精彩了吧~

侯雨函绘制的《美人画骨》

侯雨函曾经做过学院助理、校学生会干部等工作,目前还担任着班长的职务。在自己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她会选择放弃一些东西,让自己在工作和学习方面保持平衡。“自己的精力和能力毕竟是有限的,虽然有的时候做出这种选择很难,但是我们还是要学会放下它,然后去做一些更重要的事情,比如学习。”

仍向前,脚步坚定不移

在刚刚过去的大一暑假中,侯雨函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进行了预见习活动,从学生到医生身份的转变让她对于自己将来的职业选择更加地坚定。

在医院里,跟随自己的代教老师,侯雨函领略到了许多课堂之外的东西,“作为一个医生,透过一个病人你看到的不仅仅是他的疾病,还有这个病人背后的家庭、他求医的经历、他身上所发生的种种故事,而这些对于一名医生来说,也是一种财富。”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侯雨函喜欢引用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她也渐渐明白医者的真正含义,患者身上往往有比疾病更大的东西,让医生在治疗病人时,治疗的不仅仅是他的疾病,更是他的心。在预见习期间,侯雨函也见识到了医闹现象,这让她对现实中的医患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病人对于医生的不了解和医患之间的隔阂与不透明性也是现在医闹事件频发的一个原因。相对于医生来说,病人是弱势群体,作为医生来说还是要尽可能地去多理解病人。”

“选择一个专业,有的人是干一行爱一行,但我自己刚好是爱一行才干了一行。”谈及自己的专业,侯雨函觉得自己是很幸运的,如愿以偿地来到了自己很喜欢的临床医学专业。她说:“虽然它有的时候会很枯燥,也会让我觉得很难,但是因为热爱就能够一直坚持下去。”

“厚德精医,博学笃行”这是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的院训,同样也是侯雨函在入学之初就秉承于心的一句誓言。

拒绝读死书!这位医学少女的逐梦路也太精彩了吧~

疫情期间,侯雨函的班主任作为甘肃援鄂医疗队的一员,曾在班级里向同学们分享过许多在武汉的所见所闻与心得感悟,这些无一不触动着侯雨函的心。作为班长的侯雨函在那次班主任召开的抗疫班会上作为代表发言,话未说完,泪水却真实地从眼眶滑落。“以前一直认为疫情对于我们来说太遥远了,虽然全国疫情形势严峻,但自己身边是一例也没有的,大家只是戴了口罩,做好消毒。”

在新冠疫情之前,侯雨函一直在考虑自己到底是要从事具体的临床工作还是科研工作。但疫情让她坚定了从事临床医学、当一名临床医生的理想。“这次疫情确实给医学生带来的触动很大,我想要治病,也想要救人,希望将来也能像自己的老师们一样,在需要医生们挺身而出的时候,能够站在第一线。”疫情第一线是对医生医术和技艺的考验,侯雨函说自己现阶段的首要任务是提高专业水平,不断满足第一线所需要的重重条件。

对于大二的侯雨函来说,学医的路才仅仅是一个开始,展望未来,侯雨函不仅希望自己能在学习科研的方向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更希望自己能有一个更良好的心态。“不要因为没有取得理想成绩而闷闷不乐,能看得更开、更大一些,这其实是我更大的心愿。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在真正努力的基础上,活得更加率性与洒脱。”

内容来源|《兰州大学报》第979期

文字|胡济钊何天仪

编辑|王雯琪

责任编辑|海骁航

主编|肖坤

相关阅读:
新闻 江西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吴忠琼一行来校考察交流 中超冠军解散 金元足球留下了一地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