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这些全国人大代表去华为、叮咚买菜、威派格看什么

原标题:这些全国人大代表去华为、叮咚买菜、威派格看什么

摘要:这一年,上海市全国人大代表的专题调研锁定“疫情下的企业”。

这些全国人大代表去华为、叮咚买菜、威派格看什么

新冠疫情给中国和世界带来巨大冲击,也让沉浮于市场之海的企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压力。“黑天鹅”突如其来,企业面临哪些实际困难,政府的纾困惠企政策是否落实,如何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这一年,上海市全国人大代表的专题调研锁定“疫情下的企业”。

从去年6月下旬开始至10月底,一场主题为“保市场主体,为激发市场活力、恢复市场运行注入强劲动能”的专题调研活动展开,共有56位代表加入这场调研,占代表团总数的96.5%。

“我们走访的企业有国企、也有民企;有传统行业,也有新业态。”专题调研组召集人之一、全国人大代表邵志清说。调研组先后赴中远海运、重塑能源、威派格、华为、叮咚买菜等企业走访调研,还邀请了罗氏制药、三问家居负责人参加座谈。

纾困惠企政策为何存在“断点”

为扶持企业发展、共度疫情难关,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纾困惠企相关政策。代表们很关心,这些政策是否落实?在落实过程中有没有打折扣?

专题调研召集人之一、全国人大代表周燕芳说,这一轮调研发现,各项惠企政策虽在一定程度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但具体操作中部分政策实施细则和操作流程还存在一定“断点”。

为何有些政策口惠而实不至?“落实纾困惠企政策信息不对称,有些企业还未享受到优惠政策支持,可能就已关停。”周燕芳说。

调研发现,政策落实的中间环节太多,不能及时传递到所需帮助的企业手里,且企业遇到的难题是千变万化的,“一刀切”的纾困解难政策很难适合不同企业的不同需要。有的政策普及力度也有所欠缺,缺少对创客等群体的针对性扶持保障。

“不是所有中小微企业都能知晓具体政策,有的企业对政策接受理解的能力有限,很难获取到必要的政策支持。”邵志清说,在惠企政策落实中,各个区的具体操作口径又不一样,经常与政府打交道的企业比较清楚,但不少企业却无从知晓,他们忙于生计很难时时关注或申请普惠政策,这些都亟待运用技术手段增加惠企政策透明度和可获得性。

中小企业融资难,如何打破“三扇门”

疫情之下,不少企业迫于账面上的现金流,有些支撑不下去了。

据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近日一项调查显示,有60%以上的企业反映流动资金紧张,只有10%的企业表示自有资金能支撑半年以上。由于缺乏信用背书和房产等有效抵押物,在现行银行贷款制度下,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很难获得支持,这在疫情中尤为凸显。

“融资难、融资贵,我们讲了20年,但一直没有解决好。”邵志清认为,企业要打破“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政府就要简政放权,创造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

融资难究竟卡在哪个环节?调研发现,部分银行对中小企业未来经营状况存有担忧,放贷较为谨慎,亟待政府部门能进一步细化出台企业分类管理、金融支持、降低成本等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的扶持政策细则,建议创新金融服务与产品,充分运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推动线上线下金融服务有机融合、同步发力。同时,创造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环境,拓宽民营企业融资途径。

相较于房租减免等政策,企业更关注的是“税”,税收优惠将有助于企业恢复“元气”。代表们建议,坚决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实处,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轻装上阵、恢复生机。在落实政策中,要依法依规组织税收收入,严禁征收“过头税费”,让企业实实在在享受到相关税费优惠。

激发创新活力,让更多独角兽冒出来

这一轮调研,代表们走访了不少企业,被提及最多的企业是“叮咚买菜”。

“我对叮咚的‘前置仓’模式很感兴趣。”全国人大代表柴闪闪专门比较了几家互联网企业,“这种无接触配送模式能快速拓展开业,也不会产生人员聚集,非常适合疫情防控需要。但这些仓位多靠近居民区,食品安全管控措施的标准也不统一,有待于加以规范。”

邵志清代表更关注的是创新。“叮咚买菜在抓住了疫情防控这波机会,增长比较快,但也冒出很多问题,比如配送速度的问题等,但这家企业不是束手无策,而是从用户需求出发,致力于提升用户体验度,这很值得大家借鉴和思考。”

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数量最多的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厚植基础。如何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调研发现,疫情中涌现出一批在线新经济企业,抓住了风口机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民营企业风险偏好强,扩张冲动大,什么赚钱干什么,过度加杠杆、盲目收购、跟风跨界,追求短平快;有的企业看似在快速扩张,实际却是“虚胖”,创新能力和现金流没有随规模扩大而有效增强;有的企业扎堆进入热点行业,客观上导致过度竞争,一旦行业出现周期性调整,往往难以独善其身,出现巨额亏损甚至停摆。

代表们认为,民营企业发展模式有待加速转变。针对华为、叮咚买菜等创新型企业,如何保创新的精准举措仍不足。建议政务服务供给要充分考虑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精确匹配不同的政策,如对初创的小微企业想办法减免成本,目的是让企业活下来;对于高成长企业,则应当提供丰富多样的政府采购机会,加快培育“细分领域冠军”“单项冠军”。

“我们期待企业家勇于创新,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让更多独角兽能冒出来。”邵志清说,这需要更好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创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环境,全面落实放宽民营企业准入的政策措施,系统清理各类显性和隐性壁垒,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等方面一视同仁。同时也要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营造长期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

栏目主编:张骏文字编辑:王海燕题图来源:图虫图片编辑:曹立媛

相关阅读:
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提升发展软实力!未来云南这样干 山西安排部署今年农业农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