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上海新场古镇这些老房子厢房为啥缺角?原来是“小天井”

原标题:上海新场古镇这些老房子厢房为啥缺角?原来是“小天井”

上海新场古镇这些老房子厢房为啥缺角?原来是“小天井”

辛丑牛年春节刚过,心里想着要盘点一下新场古镇老房子的小天井,这是上海早期老房子的一个重要建筑构造细节。

上海新场古镇这些老房子厢房为啥缺角?原来是“小天井”

两年多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了高行镇曹家宅现场,那是一座二层三合院的明代老宅,一正两厢,高大的仪门屹然挺立。据曹家后代介绍,“本来这房子一进一进,四进的上层全是互通的,所以从前叫它四进走马廊。”经同意,我们登上楼梯,穿过走道进入东厢房,奇怪的是这条走道突然变得较窄,只剩下了大约小半个厢房的宽度,而且,对面的西厢房的走道,也同样变窄,宽度和东厢房的走道一样,完全对称。在返程的路上,我心里一直在想,这座明代的老宅还真是会精打细算,把厢房的通道变窄了一半,难道能省许多钱吗?

高行镇曹家老宅缺了半个角的厢房屋顶

不久,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报道了一则有关保护高行镇曹家宅的消息,同时,播放了一段航拍视频,我仔细看了一下这个曹家宅的鸟瞰图,方才弄明白这座共有两个天井的老宅,两侧的东、西厢房双坡屋顶上全都缺了半个角,非常明显,而此处虽然可以透进一些光线,同时,雨水也会大量倾泻进来,得不偿失,并不合算,想了半天也没有弄明白其中的道理。

大团镇绞圈房聚落的缺角厢房屋顶

又有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网上我看到了一个有关上海浦东新区大团镇的航拍视频,发现有一处密集的绞圈房聚落,它们的东、西厢房双坡屋顶,居然也全都缺了半个角,真是太奇怪了!高行镇和大团镇相距甚远,为什么会有同样的情况出现呢?心里想这大概是浦东本帮工匠师傅传承的一种特殊营建技艺吧。

高桥镇市桥街69弄

进贤路174弄钱家宅

后来,我陆续收到一些老房子爱好者们发送过来的航拍资料,分别是高桥镇市桥街和进贤路钱家等老宅,在航拍图中,它们东、西厢房双坡屋顶都有“缺角”的现象,令人不解的是,郊区和市中心的绞圈房都沿袭了同样的规矩,似乎是商量好的一样,但是,之前我们曾经看到过大量的绞圈房,并没有刻意在厢房屋顶上建造一个“缺角”,“一定是因为积累的资料不够,所以,找不出问题的根源”我心里直犯嘀咕,“绞圈房还真是有不少名堂经呢!”

老城厢乔家路143号最乐堂

乔家路77号宜稼堂

书隐楼2xx

大夫坊36号

机会来了,上海著名的老建筑摄影家寿幼森先生给我分享了他的老城厢航拍资料,使我眼睛一亮,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老城厢的民居密度很高,绞圈房和石库门犬牙交叉,密密麻麻,给老房子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它们大都是二层楼的三合院,彼此难以区分,但是,在中低空航拍镜头下,它们“原形毕露”,尽管许多早期石库门像极了绞圈房,屋顶上全都铺设着黑色的青瓦,又同是一正二厢的空间形态,然而,老城厢里有众多的“缺角”绞圈房,凡是厢房屋顶呈现“缺角”的老房子,必定是绞圈房,而不是石库门。它们分散在老城厢乔家路、艾家弄、西唐家弄、净土街和药局弄等等这些历史风貌区里,建造的年代可以追溯到明清两代,例如乔家路143号的最乐堂和77号的宜稼堂、艾家弄66号的艾可久老宅和80号新宅、净土街19号、西唐家弄131号、大夫坊36号、天灯路77号书隐楼和丹凤路200号等等,它们既没有统一的设计图纸,又并不是同一年代建造出来的,为何会出现相同的厢房屋顶“缺角”现象呢?

朋友圈里许多老城厢的网友们知道了我的苦衷后,纷纷献计献策,其中一位网友王安宇先生告诉我,他家原来住过的老城厢房子里也有厢房“缺角”的现象,并根据回忆画了一张平面布置图,在图中标出了缺角的部位,经过他的指点,我才第一次知道这里的居民称它为“小天井”,他还特意为我拍摄了一张这个小天井的仰视照片,哦,原来这竟然是一个通天的采光通风竖井。

明代以后,倭寇湖匪频袭,绞圈房一般都不敢对外开设窗户,如同城堡一样,非常封闭,一般的房间都能通过合院内的大天井(庭心)来采光和通风,唯有后埭客堂间两侧的暗房(次间或落叶),需要依靠在小天井里开设窗户以获得采光和通风,因此,“小天井”应运而生,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一瞬间,我有了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小天井仰视照片

小天井俯视照片

小天井平面位置示意图

另一位居住在老城厢里的热心网友周飞华先生,克服了重重困难,冒险地爬上了艾家弄80号的屋顶,为我拍下了一张“小天井”的俯视照片,一目了然,终于把绞圈房的这个细节给揭秘了。

春节以后,开始了走上盘点更多小天井的征程,首先到新场古镇去看看那里的老房子是否也有“小天井”?新场古镇的不少老房子经历明、清和民国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洪东街和洪西街明清两代的老房子有何不同?新场大街中段清末民初翻建的江南民居有何表现?新场古镇到底有多少“小天井”呢?

新奉公路90号小天井

洪西街120号叶氏花行小天井

洪东街老宅小天井

崇修堂附近的小天井

包桥街附近的小天井

庆祉堂附近的小天井

张厅(张信昌宅)小天井

寿幼森先生通过一整天的辛劳,在新场古镇用无人机完成了自西向东(从奉新公路洪西街口到洪东街)以及自北朝南(从信隆典当行到南山寺)的航拍扫描工作,基本上把整个新场古镇的“小天井”,一个不漏地全部拍摄了下来,其数量还真是不少,与老城厢一样,新场古镇积聚了厚重的历史文化,获得“小小新场赛苏州”的美誉,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小天井”是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为老房子打上的一个时代的烙印,“新场古镇的老房子“小天井”案例为市镇古民居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凡是有小天井的绞圈房或者江南民居(张厅是江南民居),其建造年代必定是早于晚清的,因为,随着倭寇侵犯隐患的消除,“小天井”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我相信,像这样的研究课题是可以丰富新场古镇的史志研究的。

随着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上海市民越来越开始关注这座城市的建设和建筑发展,对于保留老房子所承载的岁月磨砺的精髓,与提升今后美好的精神文明环境的关系,有了深切的体会,有几百年历史的上海古民居是上海先民追求体面生活的一个缩影和写照,更多的课题值得我们去发掘和探究,这是一份厚重的历史遗存,值得好好珍惜。

栏目主编:王海燕

文字编辑:王海燕

相关阅读: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云南的重点工作是… 山西高校新增本科专业5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