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雄安“糖葫芦村”:一半人过年不回家,百万人口以上城市都去闯

原标题:雄安“糖葫芦村”:一半人过年不回家,百万人口以上城市都去闯

雄安“糖葫芦村”:一半人过年不回家,百万人口以上城市都去闯

在河北雄安新区,大树刘庄村的春节显得有些冷清。冬日的白洋淀湖水静寂,村庄里鞭炮声寥寥。村民李文达夫妇育有两子,可这22年来,两个儿子过年从没回一次家。

这种情况在当地十分普遍,甚至每年春节,多半个村子的人都不回家。缘何?

卖糖葫芦

这里是远近闻名的“糖葫芦村”,过年不回家的原因令人称奇。因为该村几乎是家家串红果、户户贩糖墩儿,全村5000多人,超过3000人在全国各地做着糖葫芦生意。几十年来,大树刘庄村人扛着糖葫芦走遍了大江南北。当地有种说法:全国所有百万人口以上城市、河北省内所有县市,都有卖糖葫芦的大树刘庄村人。

李文达夫妇两个儿子都在外卖糖葫芦。

每逢过年,正是冰糖葫芦热卖的时节。在各地做着小生意的大树刘庄村人不仅不回家;生意忙不过来的,还会呼朋引伴地招呼乡亲过去帮忙。过年不回家,成了“糖葫芦村”的新民俗。

雄安“糖葫芦村”:一半人过年不回家,百万人口以上城市都去闯

走南闯北

沾糖葫芦是村里祖传的手艺,说不清追溯到什么年代。可近些年村民大规模从事糖葫芦生意,要从80年代一位名叫张福生的村民说起。

村里人多地少,全村5016人,一共5880亩地。地不够种,人们只好外出谋生。村里人讲,那张福生本是村里的“闲散”,在村里无所事事,便跟邻村人搭伙到天津卖糖葫芦。初时本人不露富,旁人也不知他卖糖葫芦能赚多少钱。可生意没做几年,因为人手不够,开始从村里雇人帮忙。帮忙的村民不干不知道,一干吓一跳。别看糖葫芦一支才卖几分钱,一天下来销量可观。渐渐,越来越多大树刘庄人扛着糖葫芦走出村庄,去往一座座城市的街头巷尾。

沾糖葫芦是村里祖传的手艺。

张金花今年58岁,26年前的春节让她至今难忘。那年儿子刚满3岁,她和丈夫王银龙走出家门,到北京跟人合伙卖糖葫芦。春节前后一个月,夫妻俩就攒够了单干的本钱。

26年来,夫妻俩卖糖葫芦走南闯北。在北京干了5年,在辽宁鞍山干了3年,后来又辗转湖南浏阳、湖北黄石、山东烟台等地。现在上了年纪,生意主要在附近的河北邢台。

说是走南闯北,可张金花对去过的城市几乎没有印象:“每天在家干活,哪有心思出门旅游?”做小生意,赚的就是个辛苦钱。夫妻俩分工明确:每天张金花在家把新鲜的红果洗净去核串好,王银龙推上三轮外出售卖,风雨无阻。对张金花来说,一箱红果,一把竹签,就是她生活的全部。

张金花在家演示切山楂。

因为天热糖葫芦易化也不好卖,大树刘庄村人大多在每年的九、十月份出门,来年三、四月份回家。现在张金花夫妻每年9月28日前后出门,租个半年的摊子,来年春节一过,顾客渐少,就停工回家了。

在她看来,摊子的位置是生意好坏的决定因素。最好的一次,每月租金400元的摊位一天能卖出上百串,半年能赚到十几万元。摊位一般时候,半年也有三四万元收入。也因为此,摊位和收入是大家通常闭口不谈的“商业机密”——让人知道你家摊位卖得好,来年都来抢生意咋办?

村庄新变

从一辆简陋的三轮车到整洁的固定摊位,再到装潢精致的门店,经营仿古花车的于咏辉是大树刘庄村人糖葫芦生意越做越红火的见证者。

最初的大树刘庄村人经营糖葫芦生意大多是骑着三轮车走街串巷。生意越做越好,人们开始在商业街、商场超市租用固定摊位。需求随之而来,摊位该怎样吸引顾客呢?于咏辉的二哥从广州售卖小吃的仿古花车得到灵感:家乡这么多人售卖糖葫芦,何不专为他们的摊位订做花车?就这样,他们成了当地最早专门为糖葫芦摊位订做花车的厂家。

小吃生意人纷纷购买花车。

搭上糖葫芦生意“转型升级”的顺风车,他家的花车随着大树刘庄村人的脚步走向全国各地。于咏辉记得,卖得最好的时候是2000年前后,一年售出几千台——那时别的小吃生意人看到刘庄村人的糖葫芦花车,也纷纷托人订货。

这几年,花车生意渐渐不好做了。价格和20年前一样,一年销量却只有300台左右。做糖葫芦的人少了吗?他摇头说:一来卖糖葫芦的人一辆花车可以用很久,二来很多熟悉的老客户再次“转型升级”了。近几年常有老客户告诉他,他们不再租摊位摆花车,而是入驻门店等固定经营场所。“我们现在被装修队替代了。”他笑着说。

从前难得出门一趟,现在隔三差五进城——这是李福来近几年最大的感受:“现在家家都赚了钱,买了车,吃个饭都得上城里去。”

还有不少村民凭着糖葫芦的手艺在外扎下根。李文达告诉,儿子儿媳有本事,凭着卖糖葫芦的积蓄在景区开起了小吃店,冬天卖糖葫芦,夏天卖冷饮,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一串小小的糖葫芦,让这座村庄发生了巨变。

栏目主编:樊江洪

文字编辑:樊江洪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徐佳敏

内文图来源:作者及受访者

相关阅读:
跟着地图,带你欢乐过元宵 香港有序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市民感谢国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