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京东路一幢“不存在”的楼,为什么是上海未来的模样

原标题:南京东路一幢“不存在”的楼,为什么是上海未来的模样

南京东路一幢“不存在”的楼,为什么是上海未来的模样

南京路步行街是上海的城市地标之一,作为超大城市的中心区域,这里高楼林立、商业繁荣、人口密集,城市治理也时刻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在南京东路河南中路路口,屹立百年的历史建筑南京大楼有了一个1:1的“活”的数字孪生——物理城市中所有的人物、事件、建筑、道路设施等,都成为数字世界的虚拟映像,在静态建模基础上叠加多维实时动态数据,实现城市运行管理的实时预判、实时发现、实时处置。

“城有千万楼,楼是最小城”。昨天,上海城市最小管理单元数字治理成果正式发布,以“一栋楼”作为城市的最小管理单元,上海正对城市数字化治理转型进行探索与创新实践。

南京东路一幢“不存在”的楼,为什么是上海未来的模样

建筑有了“数字生命体征”

春节期间,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人头攒动,游人如织,在百年历史建筑南京大楼的三楼,一位顾客被窗外的繁华景象所吸引,打开窗户将手机探出窗外拍照……这一可能带来高空坠物风险的举动,被南京大楼的数字孪生系统第一时间监测到,整座大楼的数字生命体征也产生了变化,系统自动向店内保安所佩戴的手环告警。当保安前往现场处置后,数字孪生系统随即显示窗户关闭,大楼生命体征也恢复到了健康状态。

大楼数字孪生系统第一时间检测到开窗行为

在上海市城运中心的指导下,黄浦区与华为联合创新,选取了南京大楼作为城市数字治理最小管理单元进行试点,基于城市智能体参考架构,融合华为云、大数据、AI、边缘计算、5G等多种先进技术,打造了大楼的“数字孪生”。

大楼的数字孪生所接入的数据类型涵盖了各个方面:

政府业务数据:包含房屋权籍、房屋状况、历史沿革、保护要求、历年修缮情况等基础档案信息,以及普查制度、信息联络网、转让出租管理办法、日常监管办法等管理规定信息和执法队伍、处置记录等执法处置信息。同时还能够呈现出建筑在不同历史年代的外观风貌和建筑背后的故事。

物联感知数据:17类80多套设备实时采集各项状态数据,包括大楼震动倾斜数据、烟感数据、电梯数据、温湿度数据、噪声数据等。

视频AI数据:170多个摄像头,同时新增两台边缘设备,叠加20多种AI算法,对客流、吸烟、开窗、消防告警等各种事件实时感知预警。

人流热力、保洁消杀记录:接入了人流数据,如店内的人流热力、保安、保洁人员位置信息,并通过系统集成,实时采集保安保洁等日常管理数据。

环境数据:接入气象环境等数据,比如孪生模型可以和天气等外部环境信息建立关联,天气的变化可以实时体现在模型上。

地铁运行:接入地铁运行数据,通过建模以及安装在大楼上的倾斜震动传感设备采集到的数据,可以分析大楼的振动规律和周期,判断地铁运行对建筑产生的影响。

地下管网:在上水管部署水压检测传感设备,可及时检测在寒潮、设备老化、野蛮施工等情况下下导致的水管泄漏;在下水管部署了水位检测传感设备,在防台防汛期间可以根据水位信息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系统通过工作人员手环发送告警信息

借助这些数据,管理方得以从生命体、有机体的视角对大楼进行感知和管理,并构建系统化的数字生命体征,从而在第一时间发现、处置。“相当于实时为南京大楼‘体检’,并输出综合报告。”华为上海云与计算业务部总经理张英梗说。例如春节期间,南京大楼顾客盈门,区城运中心感知到客流量已达中高风险等级,随即发布大客流预警,同时向大楼数字孪生系统发送配套处置通知。店内安保经理通过手环收到消息,立即组织人员启动客流管控预案。

通过解剖楼宇这个城市最小管理单元,这一创新实践优化闭环管理机制,也积极探索了一条政府与市场主体有机联动的城市数字治理新道路。

南京东路一幢“不存在”的楼,为什么是上海未来的模样

从“一栋楼”到“一座城”

城市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作为一座超大城市,上海人多车多、楼多企多、管多线多,有2500万的常住人口、600多万辆机动车、480万栋建筑物、4.75万栋高层建筑、24万台电梯,工作日的轨道交通客流超过1100万人次……

“城市规模越大,城市运行管理的面越宽,各类城市运行的风险和问题就越多。城市生活有多丰富,城市治理就有多复杂。”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市城运中心常务副主任徐惠丽坦言,依靠传统的“人海战术”和一般的技术手段,许多问题已越来越看不清、管不了、处理不好。

今年初,上海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如何让更多政府管理资源和社会资源有效集成、共享、融合,成为摆在上海推进数字化治理面前的首要问题。

徐惠丽将此比喻为“瓷器店里捉老鼠”。通过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科技智能管理正有效解决着疫情联防联控、社会管理资源调配、经济秩序维护、民生保障等诸多领域的问题,不仅打破了“数据孤岛”,实现了业务流程再造,构建出一个权责清晰、精简高效的数字政府,还“反哺”更广阔的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不断激活市场活力,释放城市发展潜能。

共享单车违停管理

此次发布的数字孪生成果是城市智能体在上海落地的首个创新场景,通过信息可见、轨迹可循、状态可查、虚实同步、情景交流,使过去可追溯、未来可预期,让虚拟服务现实、仿真支撑决策。发布会透露,未来上海将打造100个城市智能体创新场景,发展100个城市数字化转型伙伴,从城市数字化治理切入,带动经济与生活数字化,全面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

“数字治理正成为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最重要的驱动力。”徐惠丽表示,基于城市智能体建设,使用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段支持城市运行管理活动中的各级主体责任层层压实,从而实现城市数字化转型下的精细化管理新模式,实现从一栋楼到一条街、一个区、一座城,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展现“中国之治”新境界。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吴頔

相关阅读:
好消息!今年上海人看病就医负担将继续减轻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