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社科院报告:今年全球风险表现在十个方面

原标题:社科院报告:今年全球风险表现在十个方面

社科院报告:今年全球风险表现在十个方面

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2021年度国际问题研讨会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形势报告(2021)》发布会在京举行。《报告》认为,2021年全球风险表现在疫情失控造成“大流行”升级等十个方面。《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谢伏瞻主编。

《报告》指出,2020年,全球形势总体表现出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竞争性态势更加显著、安全化倾向更加突出、集团化现象更加鲜明等特征。2021年,全球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疫情失控等造成“大流行”升级,全球金融市场大幅动荡,国家恐怖主义升级加剧中东紧张局势,美国在亚太部署中程弹道导弹引发区域对抗,“颜色革命”活动重新抬头,大国围绕地区热点的摩擦失控,美国纠集盟友多边规锁中国,互联网及数据安全遭遇严重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断裂重组,大宗商品供求异变引发能源、矿产、粮食危机。

在分析研判后两个方面的风险时,《报告》认为,新冠疫情大流行造成的供应链客观断裂,让某些国家的政府和市场主体的政策调整可能发生“超调”,即不仅考虑未来再次出现疫情等非人为因素造成的供应链客观断裂,还要考虑其他国家蓄意造成的供应链主观断裂,进而在产业链供应链重构过程中,过多加入地缘政治、大国博弈等非市场因素的考量,人为造成产业链供应链“壁垒化”的“自我实现”。特别是在医药卫生、粮食安全、重要能源资源、先进技术、高端制造等与国家安全和发展潜力高度相关的敏感领域或行业,更容易发生主观断裂或“脱钩”的情况。在全球产业链客观断裂和主观断裂的共同作用下,各国形成两个乃至多个平行体系的景象正变得愈发清晰,这将给世界经济带来新的风险。

在全球大宗商品领域,供求方面的异常变化造成价格大幅波动的不确定性值得关注。金属、矿产、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既可能在亚洲之外地区跟随亚洲复苏的需求推动进一步上行,也可能由于疫情变异升级需求重新受到抑制而重回大幅下跌状态,还可能由于疫情或人们对疫情的预期发生反复而大涨大跌交替。即便中国这样的国内疫情控制较好的制造业大国,也可能面临矿石、能源等大宗商品由“买不起”的价格风险转向与“买不到”“运不回”的供应链风险交织的复杂局面。与此同时,粮食类大宗商品还可能因为供给方面的因素发生危机。联合国警告称,世界正处于50年来最严重粮食危机的边缘,预计死于与新冠病毒相关的营养不良及其衍生疾病的人数将超过死于新冠肺炎的人数。特别是对那些需要汇款来解决食物的人来说形势更加严峻,世界粮食计划署预计,汇款损失可能会使其业务所在国面临饥饿风险的人数增加3300万人。

《报告》指出,有十项全球性趋势值得高度关注,这十项趋势是:世界经济启动恢复性增长,中美经济规模差距进一步缩小,世界多极化格局进一步显现,一些国家内部政治极化、社会分化趋势加剧,国际互动中以意识形态划界的观念沉渣泛起,美国挑起的大国博弈由对抗为主转向竞争与合作并举,国际治理由区域一体化为主转向多边与区域并行,技术进步及其运用范围拓展影响国家安全,全球供应链向安全化、弹性化方向调整,极端天气等气候变化后果造成自然灾害频发。

研讨会上,谢伏瞻做了题为“全球形势与展望”的演讲,张宇燕、孙壮志、田德文、李新烽、柴瑜、李向阳、袁征、杨伯江分别做专题报告。会议由社科院科研局、国际研究学部、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理事会主办,中国社会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承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协办。

栏目主编:樊江洪

文字编辑:樊江洪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相关阅读:
起底货拉拉:女用户隐私泄露遭性骚扰,货运网约车岂是法外之地? 中国移动首任总经理张立贵去世,曾痛批装电话要批条子走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