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春节旅游恢复了吗?景区两极分化、周边游领跑
“我今年是第一次因为疫情没有去马尔代夫度假。以往都是因为没钱。”抖音上走红的小视频背后,一定程度折射出新冠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
但随着国内疫情逐步趋于稳定,“旅游市场恢复预期”“相对估值低”等声音渐隆。在鼠牛交棒之际,在中国传统最盛大的节日,春节假期的旅游行业表现如何?
“乌镇的客源地比较广泛,游客来自全国各地,所以对乌镇来说,恢复节奏会慢一些,但总的来说是一个稳步恢复的趋势,大概是2019年春节的两成左右。”中青旅相关人士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说,“而古北水镇那边本身是一个周边游的目的地,疫情之后,整个周边游恢复的情况比较快速,今年又有就地过年的政策,所以古北水镇已经是2019年春节的八成了。”
厦门还有餐厅反馈,情人节当天的营业额令人惊喜,“我算了一下营业额,那一晚卖了6000多块。”
中银证券2月22日发布研报表示,就地过年激活文旅消费市场,消费结构呈现两极分化。春节7天全国发送旅客9841.6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减少34.8%,人们需求在就地放大,一方面一线城市近郊游、餐饮以及高端酒店需求旺盛,但另一方面这对中远途旅行以及传统景区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景区表现两极分化
周边游领跑
“疫情对大家出行的需求、消费方式习惯都是有影响的,像四季度、1月初疫情反复的情况,都会对旅游业有一定影响,加上今年过年倡导就地过年,所以对周边游的恢复反而是一个很好的促进。”国内旅游行业某资深从业人员任芳芳(化名)对记者表示。
正如她所说,春节期间国内旅游景区恢复呈两极分化的状态,周边游恢复情况良好,但部分传统的中远途旅游目的地,恢复进展相对缓慢。
北京市文旅局数据显示,2021年春节假期,北京市接待旅游总人数663.2万人次,同比增长3.5倍;旅游总收入42.5亿元,同比增长2.9倍;人均花费640.7元/人次,同比下降13.1%。其中,北京市接待旅游总人数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81.7%;旅游总收入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51.9%;人均花费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63.5%。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民在京游市场较2019年同期实现增长,接待旅游人数较2019年同期增长5.4%;旅游收入较2019年同期增长25.5%;人均花费较2019年同期增长19.0%。相比之下,外地来京旅游市场仍保持低位运行,旅游人数仅达到2019年同期的49.7%;旅游收入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38.5%。
而携程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致宁认为,在就地过年的宏观政策引导下,周边游领跑牛年春节旅游市场大盘,近郊度假酒店收益喜人,热门景区“东西两旺”。
今年春节的出行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任芳芳和张致宁的说法。数据显示,春节假期七天(除夕至初六)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9841.6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下降76.8%,比2020年同期下降34.8%。人口流动的减少,使得过往假期中长线旅游的需求转移至周边游。
除北京市外,多个城市披露的数据也显示,春节期间当地旅游以就地旅游为主。数据显示,上海春节假期共接待游客492.16万人次,同比2019年恢复96%,其中上海本地游客占比81.55%,实现旅游收入56.65亿元;而广东省春节假期共接待游客3964.3万人次,其中接待省内游客(含市内游客)占比93.3%。
从具体景区来看,也呈现周边游景区恢复情况较好的情况。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中青旅,其表示,春节期间公司旗下经营的乌镇景区大概恢复至2019年春节的两成左右,而古北水镇则恢复至2019年春节的八成。
这两个地方的表现,也成了今年春节“周边游景区旺,中长途传统景区淡”的一个缩影。
“乌镇一般是二三季度更旺一些,特别是暑假是旺季,2020年第三季度乌镇大概是2019年三四成了。”前述中青旅人士表示,“(为何春节不如暑假?)毕竟暑假是旺季,而且今年1月份疫情也有反复,同时叠加就地过年政策,对乌镇这种全国性的目的地来说,流动性降低了,客流受到影响。”
类似于乌镇,在厦门曾厝垵经营餐厅的段嘉杰(化名),对于春节期间的客流量不是很满意。
“到了过年,人比过节前多了不少,但仍比不上疫情之前,可能只有疫情之前的三分之一左右。”段嘉杰说,“疫情之后我们和房东商量,租金由每月4.5万元减到2.5万元。”
不过,这个春节令段嘉杰惊喜的是,情人节那天营业额比平时有了大幅增长。段嘉杰谈起这事,微微一笑地说:“我算了一下营业额,那一晚卖了6000多块,这段时间我们从晚上6点营业到凌晨2点,每晚平均只有400元到500元的营业额,没想到情人节那晚生意这么好,不过疫情前淡季一晚也能做到三千元。”
对于目前的状况,段嘉杰有些感慨,一方面他觉得春运防疫要求虽然影响跨区域人口流动,导致游客量减少,但出于防疫需求无可厚非,但有些地方防疫要求不统一,擅自加码,阻止了人口的一些合理流动。“政府最好在春运结束后第一时间权威公布最新的跨区防疫要求,地方执行国家防疫要求亦要及时,不要擅自延长防疫时长。”段嘉杰建议。
旅行社业务从出境游转化到国内市场
国内目的地:“其实更多是一种机会”
相比景区,旅行社业务的恢复相对缓慢。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国旅行社总数为40682家,今年2月初,国家文旅部披露2020年第四季度全国旅行社统计调查报告,其中,2020年第四季度全国旅行社国内旅游组织2524.58万人次、6266.38万人天,同比减少49.13%、56.26%;接待3307.90万人次、7267.19万人天,同比减少34.80%、39.30%。
前述中青旅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传统旅行社的业务,我们以出境游为主,但出于疫情防控需要,从去年2020年1月份开始不能做出境游疫情下只能做国内游业务。即便未来政策有所放松,大家真正的旅游需求复苏也是需要时间的,而且现在国外疫情情况还不是特别明朗。”
由于不能做出境游业务,中青旅去年开始将旅行社业务转向国内。“我们从2020年疫情暴发之后就开始这种转型了,旅行社方面现在有在做国内市场,在2020年三季度跨省游恢复之后,我们的国内产品一直都在跟进。”前述中青旅相关人士称,“不过,出境游的需求一定程度会向国内市场转化,这种出境游转化到国内市场,更倾向于高品质的目的地,对我们经营的乌镇和古北水镇这两个景区,其实更多是一种机会。”
旅行社业务恢复缓慢,也影响到了导游的生计。国内某省会城市导游崔琴琴说,“游客减少直接影响我们的收入。”但大家也没有坐以待毙,不少导游从去年疫情暴发之后就开始有了其他规划。“疫情期间,我们同行都是趁这个时候结婚生娃,其他的人卖房的、做生意的、考证的,干啥的都有。”崔琴琴说。
2020年8家上市公司业绩改善
恢复到2019年水平,或需到2022年
据东方财富Choice,旅游景点概念A股共有27家,其均已披露2020年年度业绩预告。其中,预计2020年实现盈利的有10家,预计亏损的有17家,占比分别为37%和63%。
在疫情大背景之下,旅游景点公司普遍受到较大的影响。从业绩改善的角度来看,有8家上市公司实现了业绩改善,其中,西安旅游、*ST联合扭亏为盈,云南旅游、中国中免和三特索道净利润同比增长,而*ST海创、北京文化和腾邦国际亏损较同期有所收窄。
除8家业绩改善的公司外,其余19家公司业绩均较同期有所变差,其中,盈利同比下降的有5家,而由盈利转为亏损的有14家。
旅游行业什么时候能恢复至疫情前水平?这成了许多人关心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不少业内人士均表示不好预测,关键还要看疫情。
“我们觉得整个行业要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要到2022年吧,需要看一下疫情之后的发展,像前段时间,还有一些反复。”任芳芳表示。
贝壳财经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黄山旅游,对方表示:“黄山旅游是跨省的,一旦有国内本土案例,会限制跨省游,这样影响会很大。今年能恢复到什么程度不好说,得看疫情,没有疫情肯定比较乐观,影响旅游最大的因素还是疫情,目前趋势看还是不错的。”
据东方财富Choice,预计2020年亏损的旅游概念上市公司共有17家,其中,宋城演艺、众信旅游、腾邦国际、北京文化、首旅酒店和凯撒旅业分别预计最大亏损19.00亿元、15.00亿元、12.09亿元、7.9亿元、4.9亿元和3.5亿元,分列最大预计亏损金额前六位。
面对有所恢复,但前景依然不明朗的旅游行业,段嘉杰表示会坚持在曾厝垵经营下去。“做生意有赚有亏是正常的,在承受范围内都会坚持做下去。”段嘉杰说,“过年之前,有时候会吃‘咸鸭蛋’,也就是没收入的意思,过年已经好一点了。疫情前的情况,冬天也会有游客,淡季能一晚做到三千元,可以保本。”
责任编辑:贾楠 SN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