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漂浮物?疏通不畅?半年来上海接到2644件河道投诉处理,这些区要下点功夫了→

原标题:漂浮物?疏通不畅?半年来上海接到2644件河道投诉处理,这些区要下点功夫了→

“十三五”期间实现了

2017年基本消除黑臭河道

2018年全面消除黑臭

2020年基本消除劣五类水体的目标

但不可否认

上海的个别河道还是存在水质反复的情况

上观新闻最近就接连曝光了

青浦区华新市河、宝山区孟泗泾等

河道重返黑臭的问题

而据12345市民服务热线统计,从去年8月1日至今年1月31日的半年内,“12345”仍然接到了河道方面投诉2644件。这是否说明,申城在治水过程中还存在瓶颈和短板?在河道整治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河长制”,又是否做到了“有名有实”?

漂浮物?疏通不畅?半年来上海接到2644件河道投诉处理,这些区要下点功夫了→

2644件投诉中,“河道养护”问题最多

据“12345”统计:去年8月1日至今年1月31日“河道流域管理”类投诉2644件,而2019年8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同期为2957件,2018年8月1日至2019年1月31日同期为3282件。数据直观说明,近几年来,申城河道方面的投诉量不断下降,这从侧面印证了水环境治理的显著成效。

过去半年的这2644件投诉,主要来自于浦东新区、青浦区、闵行区、崇明区、松江区、奉贤区、金山区和嘉定区,可见投诉主要来自于上海郊区。

其中,浦东新区以802件位列第一,青浦区以272件位列第二,闵行区以255件位列第三。

非中心城区的宝山区,投诉仅77件。

中心城区中,普陀区和徐汇区的投诉较多,分别为71件和33件。

漂浮物?疏通不畅?半年来上海接到2644件河道投诉处理,这些区要下点功夫了→

投诉量固然与相应区域的河道数量有关,但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区域在河道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据上海市水务局2018年和2019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上海共有河道43000余条(段),其中数量前三名为崇明区、浦东新区、奉贤区。分别为15000余条(段)、12000余条(段)和4500余条(段),其中崇明区绝大多数河道为村级河道。河道数量和投诉数量一比对,可以看出,青浦区和闵行区在河道管理上需要下一些功夫了。

再来看看投诉的内容。“12345”给河道内投诉设定了“河道养护”“水上漂浮物”“生态保护”“河道疏通”“河上搭建”等子类别。

2644件投诉中,“河道养护”类投诉占到了大头,为1461件。记者梳理发现,这类投诉主要聚焦河道日常维护保洁不善、河道黑臭浑浊和漂浮油污等问题,以及偷倒垃圾、填埋河道等破坏河道生态行为的举报;仅次于“河道养护”的,是355件“水上漂浮物”类投诉,主要是市民呼吁对河面的垃圾、水草及时予以清理;接下来298件“生态保护”类投诉,则多为市民举报河道内存在的捕鱼、电鱼等违法行为;284件“河道疏通”类投诉,则主要反映申城河道的淤塞问题;此外还有158件“河上搭建”类投诉,主要为市民举报违规占用河道的现象。

漂浮物?疏通不畅?半年来上海接到2644件河道投诉处理,这些区要下点功夫了→

具体到各个区,虽然“河道养护”类投诉占到主要比例,但各区在河道管理上存在的其他问题则不完全一样。如投诉量最多的浦东新区,除了“河道养护”类投诉之外,“河上搭建”“水面漂浮物”类投诉相比其他区也较为突出,全市158件“河上搭建”类投诉中,就有80件来自浦东新区;又如青浦区,各类垃圾入河引发的投诉也不少;而闵行区,投诉内容中因河道整治工程施工不文明、工期延迟、未按方案施工等投诉集中,屡屡引发居民不满产生纠纷,“施工”也成为闵行区河道投诉的高频词。

漂浮物?疏通不畅?半年来上海接到2644件河道投诉处理,这些区要下点功夫了→

河道黑臭背后,“混接”“私排”频频出现

在1461件“河道养护”类投诉中,河道黑臭无疑是市民们感受最为强烈、反映最为集中的事项。记者梳理发现,其中,305件投诉的主题即为河道“臭”“恶臭”,此外,“黑”“脏”“浑”“污染”都是投诉中对河道常见的描述。词频分析显示,“河道养护”类投诉中,出现288次的“垃圾”、182次的“发臭”、172次的“淤泥”、106次的“污水”等都是高频词;相应的,出现730的“清理”、657次的“整治”和650次的“尽快”,表达了市民对河道问题的急切关注。

漂浮物?疏通不畅?半年来上海接到2644件河道投诉处理,这些区要下点功夫了→

整治数年为何黑臭难消?此前被曝光的青浦区华新市河和宝山区孟泗泾两条河道,问题查明黑臭都与“雨污混接”“污水偷排”有关。其他河道的黑臭问题是否也是这一原因?

一些投诉的处理结果可以说明问题:去年11月19日,青浦区盈中新村小区居民投诉,小区旁的河道“庵浜”河水恶臭难闻。青浦区水务局下属单位河闸所解释,去年10月1日河闸所针对庵浜开展轮疏,施工中发现河道两侧违规排污口较多,因而将问题移交相关部门对违规排口进行整治。

河道中的这些“违规排口”,有些是附近小区、商户、单位的“雨污混接”,有些则是企业明目张胆的违规私排。如去年10月,宝山区华和路琉樽尚品、梧桐城邦小区居民投诉,称小区门口的景观河“长浜”刚刚进行了改造清淤,沿河还布置了观景台。岂料好景不长,河水逐渐开始呈现浓绿色,水藻也开始疯长。大场镇河长办巡查后发现,原因是河道沿线的单位存在“私排”现象,最终报送区水务执法部门处置;又如去年12月,闵行区佳佳花苑居民反映,淀浦河小区段颜色泛黄、恶臭熏天。莘庄镇水务管理站现场核查发现,问题就出在佳佳花苑,小区存在雨污混流的情况,随后进行了封堵处置。

实现截污纳管雨污分流,对河道水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完成2001个住宅小区雨污混接改造”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但改造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由于“混接”“私排”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造成黑臭反复,投诉不断。如青浦区重固镇陆家浜去年多次被附近居民投诉黑臭,重固镇河长办巡河发现,河道两侧的绿地波洛克和佳兆业小区均存在雨污混排现象。可去年11月份封堵整改后,今年1月19日,河长办巡查再次发现绿地波洛克小区物业打开排口排污。当场再次封堵后,1月21日,物业又打开排口;又如金山区“军训港”自去年9月底不断被投诉存在黑臭,而漕泾镇河长办也不断发现沿河小区存在雨污混接的现象……

此外,一些河道的黑臭还与暴雨天泵站放江、水体流动性不强、淤泥淤积有关。

2644件投诉处理中,“河长”为何只提及278次?

应该说,申城这几年来水环境的改善,与2017年开始全面推行的“市—区—街镇”三级河长制不无关系。在申城,各级政府均设立有实体化的“河长办”,开通监督热线,建立工作平台,实行河道治理进度公示,履行河道管理监督的职责。

那么,在河道黑臭等诸多投诉的处置中,“河长办”发挥了足够作用吗?“12345”同时也提供了这2644件投诉处置过程的记录,记者对处置过程进行梳理发现,“河长办”出现了278次。客观上说,诸如河面漂浮垃圾之类的投诉在处理时可以直接交办给河道养护方,或者处置一些河道整治工程引发的纠纷并非是河长办的职责,这些投诉处置中不体现河长办合情合理,但不管怎么说,2644件投诉处置中仅出现278次,这个数字比例还是有些低了。

278次中,浦东新区的各级河长办出现72次,排名第一;松江区各级河长办出现39次,排名第二;青浦区各级河长办出现了35次,排名第三;嘉定区各级河长办出现了34次,排名第四。而投诉较多的闵行区,河长办仅出现了8次。

漂浮物?疏通不畅?半年来上海接到2644件河道投诉处理,这些区要下点功夫了→

不过,进一步梳理相关投诉发现,总体上来说,在涉及河道水质、河道水体设置、河道疏浚、综合生态整治等投诉时,河长办还是能较好地介入。在这些投诉中,河长办基本都做到了现场查看核实情况,并协调相关部门或单位跟进处置,或责令整改。如嘉定区一市民去年10月25日经过一处河道时,发现河内出现了黄色不明液体。当即举报后,马陆镇河长办随即现场勘查,发现不明液体为附近一处工地的雨水口排出。河长办随即责令工地进行整改,并希望市民持续关注,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此外,针对一些投诉较多的河道,河长办也能做到反复巡查处置。但在个别投诉中,也出现了河长办仅仅是“挂名”,处置投诉的实际是河道水闸管理所、水务所(站)等部门。

投诉中,一些市民指出,“河长办”应该在河道日常管理和投诉处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应该积极作为,组建起对于辖区河道情况的感知网络,而不能仅仅依靠市民投诉;同时明确河长办成员单位的职责和处置流程,真正发挥对于河道问题的快速处置能力。

市民的呼吁有回应。在今年1月14日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水务局副局长周建国介绍了“十四五”期间上海在水环境治理方面的举措,其中就包括积极推动河长制标准化街镇和村居河长工作站全覆盖,做实做强治水“神经末梢”;同时结合上海建设全球新型智慧城市和“一网统管”的发展要求,加强水务感知网络建设,持续完善智能化应用支撑体系,提升水务智能管理水平。

责任编辑:杨杰

相关阅读:
安徽省人民政府省长王清宪补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安徽通报一起落水事故:8人乘船私自游玩钓鱼,船只倾翻致3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