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进一步深挖农村消费潜力
“在扩大内需的过程中,如果不能进一步激活广阔的农村消费市场,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就会名不副实,供需循环也将缺失重要一环。”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邹蕴涵表示,“十四五”时期,要把深挖农村消费潜力摆在重要位置。
邹蕴涵认为,目前主要有三大问题制约农村消费潜力释放:收入问题、供给问题和市场环境问题。
从收入看,截至2020年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31元,保持稳定增长。但从收入的绝对差来看,2020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是26703元,比2013年扩大了9666元,显示出虽然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依然存在一定差距。
从供给看,随着收入增加,农村居民也对升级类消费有更大需求,但面向农村市场的相关产品和服务明显短缺。
从市场环境看,“硬”环境中的基础设施短缺问题虽有所缓和但仍影响较大,不但传统的道路设施、物流设施短缺,而且信息基础设施及适应更高需求的电力负荷设施等都存在一定短板;“软”环境中,产品质量不高、假冒伪劣产品多的现象仍存在,同时农村居民消费维权难度较大。
邹蕴涵表示,进一步激发乡村消费的潜力需要从“三大支柱”入手,即居民增收、供给提质、优化环境。一是在深化农村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农村居民收入渠道;二是下大力气提升面向农村地区的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三是进一步优化农村软硬消费环境建设,着重做好道路设施提质升级、商业设施更新换代、电力设施优化扩容、信息基础设施扩围增量等工作。
邹蕴涵认为,未来农村消费的增长点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首先,促进传统商品消费健康增长。加强引导、强化监督,确保市场主体提供安全放心的吃穿用消费品。多角度推动汽车消费再下乡,加强农村地区的停车场和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
其次,推动升级类消费提质扩容。从旅游消费、文化消费、体育消费、健康消费等多方面入手,推动服务消费更好满足农村群众需要,同时推动绿色消费等升级类消费发展,不断满足多样化的民生需求。
最后,还要加快培育新兴消费。下大力气全面提升农村地区宽带用户接入速率和普及水平,降低农村信息网络使用成本。依托“互联网+”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在农村地区尝试建设“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鼓励以县城为中心试水建设“智慧商店”“智慧街区”,促进线上线下互动、商旅文体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