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春走基层|河套脱贫户:“牛”起来犇小康
新华社呼和浩特2月18日电(记者李云平)眼下,每当初春的太阳照耀在河套大地之时,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双河镇富河村脱贫户贾兴利、巩红红夫妇就开始准备喂牛:添草、喂料、加水……10多头牛时而哞哞“高歌”,时而吃草饮水,整个院落焕发出勃勃生机。
记者走进贾兴利家的院子里看到,院墙边整整齐齐地码放着成捆的干草,两个牛圈居中分布,牛儿们正在享受“美食”。今年52岁的贾兴利一边指着牛群一边告诉记者,8年前自己因车祸导致左腿残疾,再加上两个孩子上学,家庭负担较重,生活比较艰难;现在已通过养牛脱贫。
在2015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当地政府利用产业扶贫资金给贾兴利家补贴9000元,帮助他购买一头母牛,支持发展养殖业。“现在,我养殖的肉牛已增加到17头。2020年,我卖了7头牛,收入11万元,全家人均纯收入已超过3万元,日子越过越好。”贾兴利说。
贾兴利夫妇告诉记者,尽管现在我家已脱贫,今后还要继续养好牛,进一步学习养殖技术、掌握喂养技巧,发展壮大肉牛产业,让日子越过越“牛”。“我们希望能带动周边邻居发展养牛业,让大家的腰包鼓起来、日子越来越‘牛’。”巩红红说。
与贾兴利夫妇一样,临河区八一乡新道村66岁的脱贫户康文银在过春节的同时,每天按时按点给5头西门塔尔肉牛添草加料。康文银说:“这几年肉牛的行情很好,我刚以2万多元的价格卖了1头大牛。现在家里有一头母牛已成功配种,预计4月份就能产小牛,其他的母牛也要陆续配种。预计再过1年,我的肉牛数量就能增加1倍。”
据介绍,6年前,为给妻子看病,康文银不仅花光家里的积蓄,还欠了不少外债,他家因此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针对康文银具有一定养殖经验和劳动能力的实际情况,当地政府利用专项补贴9000元支持他购买一头母牛。为降低风险,当地政府还为他家代缴肉牛养殖保险,并邀请专业人员提供养殖技术指导服务。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康文银的肉牛养殖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存栏数量已从1头增加到6头,年收入从3000多元增加到3万多元。“按照当前市场价计算,这6头牛价值9万元左右。我依靠‘扶贫牛’打了‘翻身仗’,生活‘牛’起来。”康文银满心欢喜地说。
据临河区扶贫办主任徐创军介绍,近年来临河区凭借种植业发达、养殖业兴旺的农牧业优势,累计投入8300多万元发展肉牛养殖等19个产业扶贫项目,把贫困户吸附在产业致富链上,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走出一条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
河套地区位于北纬40度农作物种植黄金带,拥有1100多万亩耕地,被誉为“塞外粮仓”“草原上的菜篮子”,发展现代农业、扶贫产业的优势明显。目前,全市1.47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其中75%以上的贫困户受惠于产业扶贫。
临河区八一乡扶贫干部石勇说:“一人富不算富,我们希望出现更多类似康文银的养牛脱贫户,带动更多的村民养牛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