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西北大学诚邀优秀学者申报优青项目(海外)
来源:西北大学
为进一步完善科学基金人才资助体系,充分发挥科学基金引进和培养人才的功能,吸引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回国(来华)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2021年起,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一、项目简介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二、申请条件
1、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出生日期在1980年9月1日以后
具有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在2021年4月30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19年9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2、限项要求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执行《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中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限项要求,同层次国家人才计划只能申请或承担一项,不能逆层次申请
当年申请或正在承担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不得申请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三、支持措施
享受国家和地方提供的相关支持措施,学校提供具有竞争性的薪酬待遇
聘为教授、博导,优先提供研究生招生指标
在国家提供的科研经费基础上,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一人一策”提供具有竞争性的配套经费
学校提供相应的安家费,同时为入选者提供150平米左右人才公寓,按校内政策购置
为子女提供优质的基础教育就学条件
四、申请时间
系统开放日期:2021年2月22日
申请截止日期:2021年4月30日
五、应聘方式
有意向者请将个人简历发送至各教学科研单位联系人,并抄送至高层次人才项目办公室邮箱:rcb@nwu.edu.cn,邮件主题请标注为“优青(海外)”。与我校达成申报意向后,将有专人指导申报人开展后续工作。
简历应包含个人基本信息,联系方式,学习和工作经历,主要学术成果(论文、项目、专利和获奖情况等)。
六、联系方式
西北大学高层次人才项目办公室
联系人:王浩付增祺
邮箱:rcb@nwu.edu.cn
电话:+86-29-88309019
学校简介
西北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速成科仕学馆。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1923年改为国立西北大学。1937年西迁来陕的国立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复称国立西北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为教育部直属综合大学。1950年复名西北大学。1958年改隶陕西省主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现为首批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院校、教育部与陕西省共建高校。
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西北大学形成了“发扬民族精神,融合世界思想,肩负建设西北之重任”的办学理念,汇聚了众多名师大家,产生了一批高水平学术成果,培养了大批才任天下的杰出人才,享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声望,被誉为“中华石油英才之母”“经济学家摇篮”“作家摇篮”。
西北大学现有24个院(系)和研究生院,88个本科专业,其中24个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现有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现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现有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7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并设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设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78个省部级科研基地。
西北大学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专利金奖等重大科技奖励。
西北大学十分重视对外科技文化交流,已与美、英、法、德、日等30余个国家及地区的10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大英百科全书》曾将西北大学列为世界著名大学之一。
(下滑查看更多)
西北大学将不断努力
让归属感、认同感、荣誉感、幸福感
在人才身上得到充分体现
让大家尊严工作、体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