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留守”矿工的别样团圆年

原标题:“留守”矿工的别样团圆年

新华社兰州2月13日电题:“留守”矿工的别样团圆年

新华社记者张百慧、杜哲宇、冯亚松

“爸妈,今年春节我们不回家了,你们带着玥玥好好过年。爸爸注意身体,趁早把烟戒了……”一通视频电话,缓解了陈林内心深处的思念。

大年三十,陈林即将下矿井进行庚子鼠年的最后一次作业,远在四川老家的父母和2岁小儿子是他此刻最挂念的人。

34岁的陈林是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度劳动模范。自从2016年当上三矿区采矿二工区采矿班大班长以后,陈林就没在老家过过年,今年是他第五个“留守”矿区的春节。

金川集团所在的甘肃省金昌市是我国最大的镍钴生产基地,矿区一年365天、24小时不停产,幕后英雄就是这些“地下工作者”,他们一年也难回一次老家。

除夕夜,陈林和妻子、7岁的大儿子在金昌市的家中度过,吃年夜饭、看春晚,和父母打视频电话,一家六口“云团聚”。

手机屏幕串联亲情,家乡美食缓解乡愁。今年,陈林决定自己动手,准备一顿川味年夜饭。他提前卤了猪肉、买了腊肠,晚上再亲手调个油泼辣子酱汁、炖上四川老乡送的家乡土鸡。

“一家三口的年夜饭也要有年味和家的味道。”陈林说,“这些味道能把人带回老家的饭桌上,感觉亲人就在身边。”

和陈林一同“留守”矿区的,还有二工区采矿班的三十几名兄弟。往年春节,工区会优先安排外地矿工休假。今年为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绝大多数人选择坚守岗位。

大年三十早上9时许,陈林跟随当天值白班的采矿班乙班深入600米的矿井作业。从开工前的徒步巡检,到检撬、打眼、装药、爆破、出矿等一系列工序,陈林都要亲自监管,以保证生产安全和效率。

井下工作照旧高效有序,工区氛围较平时有所不同。除夕当天,工区安排在地下休息硐室挂了灯笼、贴了对联,还放了鞭炮、煮了饺子,比往年更讲究仪式感。

“每逢过年,我的老家阆中古城里人山人海、张灯结彩,热闹得很。”陈林兴奋地说,“我看,今年矿井里的年味不比我老家差。”

53岁的二工区主任兼党支部书记陈文斌介绍,工区将近70%的人年龄在30岁以下。“看着这些二十岁出头的娃娃,就像自己的孩子。工作上我必须铁面无私,但是过年了,采场的节日气氛一定要给足。”午饭期间,他与这些年轻人在饭桌上说说笑笑。

23岁的辛超是采矿班乙班班长,也是全班年龄第二小的“班宠”。他说自己从没在金昌市过这么有年味的春节。等晚上升井,他还要和全班兄弟下馆子、过除夕。

望着贴在休息硐室门口的横批“心想事成”,辛超表示自己的新年愿望就是“全体班组成员平平安安”。

“工作五年多了,跟工友在一起的时间比陪父母的时间长得多。”辛超说,“工友也是家人,全班到岗就是团圆。”

春节假期前3天北京接待游客275.8万人次,同比增长1.2倍 13日夜间至14日 北京将迎来雨雪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