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老人没有智能手机吃饭难?上海这家社区食堂可直接刷身份证“亮”出健康码

原标题:老人没有智能手机吃饭难?上海这家社区食堂可直接刷身份证“亮”出健康码

老人没有智能手机吃饭难?上海这家社区食堂可直接刷身份证“亮”出健康码

中午饭点刚到,普陀武宁片区社区食堂里,前来就餐的老人掏出身份证,放在门口的读卡器上刷一下,屏幕上立刻显示出一行字:“核码成功,绿码通行。”老人得以进入食堂就餐,全程仅花了几秒钟。

疫情防控下,“健康码”成为人们日常出行必备,但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也带来了“数字鸿沟”的问题,各地因老人无法出示健康码而引起的纠纷并不少见。近日,上海部分社区食堂里出现了一款新设备,老人只需刷一下身份证,就可直接“亮”出健康码,即使没有智能手机也可以方便通行。

记者看到,这款新设备不到一人高,由测温模组、人脸识别、IC卡识别、二维码识别等功能构成,通过联网,设备的内置芯片和数据库关联,不能出示健康码的市民只要将身份证在IC卡识别区域轻轻一碰即可,刷卡时将脸部正对摄像头,屏幕上还会显示出市民的实时体温。

“用身份证很方便,以后进门不用排队登记了,速度快了不少!”一位就餐的老年市民说,去年疫情期间,由于很多老人不会操作智能手机,进门时不得不一个个进行身份证等信息的人工登记,导致大排长队,非常耗时,新设备解决了痛点问题。

“这一设备把健康码、身份证和自动测温三个要素实时打通,方便了老年人的出行就餐,也实现了在疫情防控下多场景的应用。”设备提供方上海市爱护网健康管理公司总经理陈帮贯告诉记者,目前,已有十多台该设备在社区食堂、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等场景应用,各区的订货量也已有几十台。未来,在养老机构、医院、公交车、地铁等老年人经常出行及办事的地方都可以使用该设备。

事实上,老年人就餐的痛点问题不止“亮码”这一项。在上海的社区食堂内,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正悄然出现,从进门、点菜到结账,全过程帮助老年人解决“智能困境”。

在去年刚开业的陆家嘴街道社区长者食堂内,通过启用“人脸识别系统”,老人们即使没带手机或者现金,只要“刷一下脸”就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我们遇到很多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扫码支付,所以引进了这一系统,只要首次使用时将人脸信息和食堂系统捆绑,以后就餐就不用带任何证明了。”食堂运营方负责人鲁小锋告诉记者。

“手机支付我平时不敢用,总是怕输错数字,年纪大了反应也慢,点屏幕的时候要花很长时间。”77岁的杨阿婆在食堂就餐已经半个多月,尝鲜刷脸支付后感叹:“现在方便多了,主要是操作不繁琐,我们可以接受。”

考虑到部分老年人对“刷脸”这一操作仍有顾虑,食堂还推出了“储值卡”作为替代方案,老人充值后即可刷卡结算,无需手机操作,也可避免使用现金,既方便又卫生。为了让老人能够更为健康科学地点菜,每道菜品前还设置了电子屏,标明了能量、蛋白质、脂肪、胆固醇等成分的含量。

此外,食堂运营方还联合了多家企业开发了了自动计费功能。食堂每个盛菜的碗底都安装有智能芯片,工作人员在打菜前先将碗碟扫一下菜品对应的扫码区,在碗底录入价格后,居民端着餐盘在收银台上轻轻一放,即可瞬间识别出菜品并计算出总价,系统还会根据提前录入的老年人个人信息进行智能优惠减免,大大提升了结账效率。

潍坊新村街道社区食堂内,摄像头智能识别餐盘

在潍坊新村街道社区食堂内,为了提升结账效率,食堂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不同形状和颜色的餐盘,以对应不同的价格,例如,圆形红色餐盘代表4元菜,椭圆形白色餐盘代表10元菜。老人在结账时,智能摄像头只需轻轻一扫餐盘,即可通过识别形状和颜色瞬间计算出菜品总价。

“时代在变化,智能设备是一种创新,目的是提升生活的便利度,我们老年人不仅不应该排斥,也要更上智能化时代的节奏。”采访当天,前来陆家嘴街道社区长者食堂用餐的杨老伯告诉记者,自己所在街道的老年协会已经号召老年人学习智能手机,并举办了相关的培训课程,今年将推出更多课程并大范围普及。“我和身边的老朋友们都准备参加。”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顾杰

图片摄影:顾杰

相关阅读:
这对夫妻创立的茶饮店9个月亏掉2700万还想上市 估值已超百亿 逃到英国还作妖!乱港分子大年初一唱衰香港,乞求外国“制裁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