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抓“新”补“短”,促进消费需求升级

原标题:抓“新”补“短”,促进消费需求升级

来源:大众日报

打造精品商圈,捕捉新消费热点,破解“物流进村”难题

抓“新”补“短”,促进消费需求升级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充分发挥消费对内需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释放经济增长潜力。如何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深度挖掘内需潜力,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时尚步行街、智慧商圈、夜间经济集聚区。对此,山东大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汉斌委员认为,在城市商圈规划中要找准定位和目标群体,“以中青年需求为导向,提供有个性、针对性、多层次的产品和服务,引导他们科学合理消费。”

他举例说,济南万象城之所以能迅速吸引聚集青年消费群体,在于其商品商家能基本覆盖不同消费等级和需求人群,有许多品牌还是首次进入济南。此外,吃玩购物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也适合北方城市,能够有效解决冬天气温过低、人们出行意愿降低的问题。他建议加强招商引资,选择有品牌影响力的企业打造精品商圈,并完善交通等相关配套。

“以前旅游以‘吃住行游购娱’为主,现在旅游更偏重‘商养学闲情奇’,这说明旅游的消费热点和领域发生了变化。实施旅游全要素提升计划,要瞄准群众的需求发力。”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民进市委主委刘庆敖委员认为,山东已打造推出了“好客山东”贺年会、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等活动,应及时捕捉新的消费热点,加入已有品牌活动框架中,时时调整活动内容和领域,推动品牌活动常新常青。

疫情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刘庆敖表示,虽然春节期间倡议不流动、不串门、不聚集,但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也要满足。他建议,政府要通过公共服务场所的“云服务”来满足市民需求,而且要进一步提升更高层次的文化体验和享受。

深挖国内需求潜力,拓展扩大最终需求,要有效启动农村市场。而随着线上消费比重的不断增加,物流在扩大农村消费市场中的制约因素愈发凸显。

“网上购物是买着方便取着难。”惠民县皂户李镇十五里塘社区康家堡村党支部书记康希良代表感叹,目前绝大多数物流公司布点基本止步于镇一级,康家堡村民去镇上取快递开车要十几分钟,骑车至少半小时,十分不便。

“农村网上消费的潜力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他观察发现,除了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村里50-60岁、能够使用智能手机的村民大多也不排斥网络购物,迫切需要解决的是“物流进村”问题。他认为,物流布点到每一个村不太现实,可以把相邻几个村合并成一个快递片区,在其中一个较大的村设立快递点,摊薄成本。对于快递点的运营费用,他认为可由所涉村及物流公司共同分摊,“最好能有专项支持资金,减少村级尤其是欠发达村的经济负担。”

物流是满足民生需求的基础渠道,唯有物畅其流,才能加速国内国外双循环,释放每一个市场主体的活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构建全链条流通服务体系,山东港口日照港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牟伟代表认为,全链条意味着在硬件方面要畅通物流集疏运体系,软件方面要建立完善“端到端”物流体系。

比如曹县的产品要运到美国的新泽西州,原先要先经过汽车运到火车站,再通过铁路运输到港口,上船到对方港口后又是火车、汽车,成本高、效率低、手续繁琐,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贸易的活跃度。而在“端到端”模式下,港口的功能从单纯的货物吞吐延伸到满足腹地客户的用货需求,把制造业、物流、仓储、海关、航运等全链条打通,形成一站式的物流大通道,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今年,日照港将在原有基础上加快建设物流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联通下游用户、物流承运企业、运输企业等关联方数据信息,推动实现物流运输可视化和物流通道选择智能化,帮助企业减少库存,保持生产连续性。”牟伟表示。“十四五”期间,作为内贸枢纽港,日照港将依托紧邻日瓦铁路大动脉的区位便利,进一步提升对黄河流域的服务带动能力,助力山东发挥“黄河战略”龙头作用,为沿黄九省(区)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记者李振刘一颖)

相关阅读:
以更高的政治站位 高质量抓好“菜篮子”工程 全省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