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聚焦新趋势 抢抓新机遇 融入新格局 重庆文旅行业如何下好先手棋

原标题:聚焦新趋势抢抓新机遇融入新格局重庆文旅行业如何下好先手棋

来源:重庆日报

国内外疫情影响、消费需求改变、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文旅行业如何转为危机、破茧成蝶?

2月2日下午,2021年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重庆日报记者在会上获悉,我市将聚焦品质化、智能化、绿色化、个性化、国际化、精神化消费新趋势,抢抓高铁旅游、大城市人群旅游刚需等新机遇,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十四五”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5%,旅游产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

文旅融合发展

文旅产业增加值快速增长

文旅产业是综合性产业、开放性产业、绿色产业、幸福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作为极具代表性的第三产业——文旅产业是重要引擎。

据介绍,“十三五”时期,我市文旅行业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2020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较2015年增长79.8%、旅游总收入较2015年增长超过一倍;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达国家等级馆率分别为100%、95.12%,国家等级率位居全国前列。

尤其是2020年,面对战疫情、战复工、战洪水等一系列大考,我市坚持抓大文旅促品质化发展,文化旅游业呈现回稳向上的复苏态势。

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上,重庆与四川达成并实施合作40项,联合承办了“第六届中国诗歌节”活动,联袂打造了“智游天府”和“惠游重庆”公共服务平台,联合主办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自由行”活动等。

在重点项目推进上,实施市级重大文旅项目72个,累计完成投资167亿元。举办文化和旅游部产业项目服务平台第二十二期精品项目交流对接会,推介精品项目186个,现场签约项目20个,签约总金额达601.5亿元。南岸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实现了我市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零的突破;万盛经开区、渝中区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彭水阿依河景区、黔江濯水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丰都南天湖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在文化事业发展上,川剧《江姐》、京剧《秦良玉》入选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名录,舞剧《杜甫》、歌剧《尘埃落定》等6部剧目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实施重点文物保护项目263个,推进“红色三岩”保护提升,启动红岩文化公园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完成考古项目90项,考古发掘2.5万平方米;新增100个市级非遗保护传承基地,9个非遗项目进入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公示名单;新晋大足石刻博物馆、三峡移民博物馆两个国家一级博物馆,《百年风华—重庆工业发展史》入选全国十大精品展览。

补短板强弱项

把握行业脉搏下好先手棋

文旅“热”,也要“冷”思考。

目前,我市文旅行业虽取得较好又快发展,但也存在明显短板:交通不便,部分景区对外交通仍在建设中,旅游环线还未连通,三峡沿线码头建设有待加强,少数景区“最后一公里”仍未打通;品质不高,人均消费仍处于较低水平,存在“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管理”现象;人才不足,艺术大家、文学大师等顶尖人才缺乏,新型人才数量储备不足;效益不够,存在“人气旺,财气不够”现象,一些景点还“养在深闺人未识”。

接下来,重庆文旅如何补短板、强弱项,又会出现哪些新机遇和挑战?

高铁时代重塑旅游形态。当前,便捷、高效的高铁旅游已成为市场新热点,未来随着重庆“米”字型高铁网逐步形成,与之协同的高速公路网、机场群、长江上游航运枢纽也将相继建成,单一的假日游将会逐渐向周末游+假日游转变。短途游与深度游同步兴起,将给我市文旅业带来新机遇,也会对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消费升级重塑市场形态。伴随第三次消费转型,消费需求目前正呈现出品质化、智能化、绿色化、个性化、国际化、精神化新趋势,对文旅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大城市人群重塑游客画像。大城市人群是拉动文旅消费的主力军,随着重庆“快进”交通格局形成,周边游、跨省游、国内游消费需求将快速增长,如何更好接待、吸引大城市人群,是一个值得行业关注的课题。

“Z世代”重塑产业活力。“Z世代”是以90后、95后为代表的青年群体,他们伴随互联网、即时通讯、智能设备的普及使用而成长,追求自由时尚、喜欢网络购物、注重生活品质,是体验消费新的主力军,个性化、互动化、可视化、社交化、体验式的文旅体验消费是他们的需求,吸引和聚集这类有消费需求和能力的大流量人群是新课题。

融入新格局

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开启新征程的起步之年,我市文旅行业具体该怎么做?

据介绍,今年,我市将聚焦建党一百周年主题,抓好主题文艺创作。打造一批有格局有分量、有筋骨有力量、吸引人打动人的精品力作;传承好红色革命精神,加快实施红岩革命文物保护传承工程,大力推进“红色三岩”革命旧址保护利用提档升级,做靓做精做好红色旅游,持续提升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展示水平。

围绕文化强市建设,抓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持续开展文艺院团改革,建立和完善“剧本量多质高、剧目纷呈多彩、剧院布局合理、剧团人才辈出”的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把政策红利转化为改革发展动力;抓好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利用,加强文物古籍保护、研究和利用,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加快构建重庆考古学体系,推动大足石刻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研究院;抓好城乡公共服务,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大力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标准化建设,推动优质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向农村有序流动。

围绕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抓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高度重视开发品质,着力打造品质旅游;高度重视全域旅游,从全要素、全行业、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等维度推进旅游产业发展;高度重视细分市场,结合我市旅游景区的发展目标和资源能力的匹配度,规划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满足游客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高度重视人文内容,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增强旅游产业的整体吸引力;高度重视科技赋能,抓好大数据、智能化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高度重视绿色健康,加强对生态环境、游览环境的保护和优化,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围绕融入新发展格局,抓好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着力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围绕成渝地区主轴线,联合四川在共建文旅平台、共办节会、共享服务、共推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试,共同打造成渝地区文化和旅游发展核。抓好“一区两群”文旅融合发展,按照国际一流标准,打造大都市、大三峡、大武陵三大旅游目的地产品体系和服务体系,重点抓好长嘉汇大景区、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和渝东南武陵山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等。

“十四五”重庆金融工作重点任务确定 推动共建西部金融中心 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 市政府印发《重庆市农村养老服务全覆盖实施方案》 到2022年建成区县、乡镇、村三级养老服务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