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问题研究白皮书(2018-2020)》发布

原标题:《中国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问题研究白皮书(2018-2020)》发布

“2018年至2020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审结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案件中,从罪名分布来看,诈骗罪占比最高,其次是违法发放贷款罪;从业务领域来看,贷款占比高达48.41%,排名第一。”这是《中国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问题研究白皮书(2018-2020)》中所作的数据分析。

2月1日,《中国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问题研究白皮书(2018-2020)》由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21世纪经济报道、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金融犯罪研究中心联合发布。

据了解,该白皮书是基于中国裁判文书网已公开的裁判文书,对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一审和二审已结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问题进行分析,形成的报告。

对于违法放贷罪占比较高的情况,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新说,刚才看了数据分析,里面很重要的罪名是骗贷,按照我们的理解,骗贷就是非银行从业人员骗贷,但是有69件是划入了共同犯罪当中,也就是说银行内外鬼联合勾结是以骗贷来定的。骗取贷款的现象必须要遏制,同时也要保护企业正常的融资经营活动。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金融犯罪研究中心主任王殿学认为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近年来国家金融领域反腐力度逐步加大;另一个是2014年以来,一些打着金融创新名号,实则进行非法集资、骗取钱财的情况频发。金融是社会的发动机,证券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使用宏大视角分析金融犯罪,不仅是办案的需要,也是我们应尽的一份社会责任,也是这份《中国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问题研究白皮书(2018-2020)》的初衷。我们希望金融领域能够更规范、更健康,融资更加顺畅,犯罪更加减少,借钱融资更加容易。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劳东燕则认为,关于金融犯罪的刑法归制显然应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求,是需要与时俱进的。与此同时,她认为特别重要的是,对于金融犯罪的打击,要站在整个法律框架的合理化框架之下来展开。

中国银行业协会法律顾问卜祥瑞指出,金融业从业人员众多、金融机构资产数量庞大,且新形势下金融违法犯罪案件表现出了一些新特点,在这种状况下,银行业尤其金融业预防违法犯罪就显得更加重要。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金融犯罪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雪峰主要从专业律师预防和辩护的角度谈了他的体会。他认为,应该加大对权利的制约,特别要继续加大对银行业从业人员的监管。

相关阅读:
黑龙江佳木斯回应大润发向阳店部分涉疫产品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不合格食品风险控制通告 涉及无花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