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山西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取得积极成效

原标题:山西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取得积极成效

来源:山西晚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三五”以来,我省全面推进全域生态文明建设,夯实全省绿色转型发展基础,实现了蓝天白云常相伴、一泓清水向南流、绿岸青山绕全城的和谐自然生动画面。1月31日,山西晚报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截至2020年底,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和各项约束性指标圆满完成,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取得积极成效。

去年重污染天数比上年减少37天

刚刚过去的2020年,不论是行走在山西各地的大街小巷,还是往返于工业群密集的园区、厂矿,或是穿梭于塞外长城、吕梁山下、汾河之畔,头顶湛蓝清澈的天,洁白变幻的云无时不在,它们用自己美丽的风景画卷讲述着山西各市蓝天保卫战的成效。

2020年,山西省PM2.5平均浓度为44μg/m3,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1.9%,同比增加8.3个百分点,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北京。

我省以超常规的措施和力度治理大气污染,坚持“转型、治企、减煤、控车、降尘”五管齐下,产业、能源、交通、用地“四大结构”持续优化,建立完善太原及周边“1+30”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机制,开展夏季臭氧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协同抓好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治理;部署开展把突出环境问题“清零”进行到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专项行动等。全年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为5.17,同比下降9.9%;六项空气质量指标全面改善,2020年重污染天数比2019年共计减少37天。

58个地表水国考断面退出劣Ⅴ类

汾河是山西母亲河,也是黄河第二大支流。一段时间以来,工业排污、地下水超采、煤炭大规模开发等让汾河不堪重负,最严重时干流全线近70%为劣V类水质。2017年6月,我省拉开了汾河治理的序幕。

我省坚持“一断面一方案、点面全覆盖”。对全省58个国考断面逐一研究提出水质改善措施,指导各市、县(市、区)政府细化减排措施。采取“查、测、溯、治”,拉网式排查汾河流域2039个入河排污口,对保留的1124个入河排污口按月监测管理,对黄河流域(除汾河)入河排污口逐一排查整治,促进污染减排。

2020年,我省58个地表水国考断面历史性地全部退出劣Ⅴ类,全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70.7%,汾河流域稳定实现“一泓清水向南流”。

太原市7座生活污水处理厂、9个自动水质监测站以及在线实时监控系统,全方位保证全市每天水质看得见、控得住。到2020年6月底,汾河太原段已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汾河水库出口和上兰两个国考断面水质达Ⅱ类,温南社国考断面改善为Ⅳ类并实现稳定达标。汾河的水质变好了,更多的人涌入气味清新的汾河公园,在这里跑步、唱歌、跳舞。

连续4年实现化肥使用量负增长

“十三五”以来,我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在健全机制、摸清底数、源头治理、风险防控等方面持续发力,全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截至2020年底,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7%,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圆满完成“土十条”要求的“两个90%”目标。全省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自2015年以来,全省连续4年实现化肥使用量负增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1%。2020年全省种植业农药使用量8310.14吨,与近3年平均使用量相比减少了1.51%,实现了农药使用量负增长目标。2017—2019年,全省农膜回收率由37%提高到78%,2020年全省农膜回收率预计达到80%以上。实现重金属总量控制,实施减排工程项目,全省减少重金属排放量4000余公斤。

开展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将耕地按污染程度划为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分类管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工信厅联合建立了污染地块联动监管机制。全面落实调查评估制度,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和建设用地土壤风险管控修复名录,将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要求纳入城市规划和供地管理,土地开发利用必须符合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用地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武佳)

链新闻

生态环境部公布去年12月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的降尘监测结果

太原甩掉“土”帽子降尘治理创历史最好成绩

山西晚报讯(记者武佳)1月30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2020年12月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的降尘监测结果:太原市的数据是3.3吨/平方公里·月。这是自有降尘监测数据以来,太原市单月监测的最小值,创历史最好成绩。

降尘又称“落尘”,指自然降落于地面的空气颗粒物,其粒径多在10微米以上,计量单位是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上地表沉降物质的量。过去两三年,太原在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个城市里,每月降尘量居高不下,甚至有几个月排倒数第一。有数据统计以来,2018年平均降尘量为16.9吨/平方公里·月,曾被网友戏称为最“土”城市。

“为了摆脱这一困境,我们将降尘污染防治作为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中之重。”太原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太原市重点围绕工地扬尘、裸露地面、渣土消纳场、建筑垃圾渣土清运等六个方面开展全面攻坚。进入2020年,太原市的扬尘治理更是重拳频出:首次公布降尘扬尘污染防治管控的负面清单;严查运输车辆的违法行为,并追溯上游业主单位责任;加大喷雾降尘力度,实施全市大清洗……

“最重要的是形成了监管合力、措施合力。”太原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以前是各管各,现在联合执法、快速响应,真正将管控措施落实到位,才能真正做到‘尘埃落定’。”

相关阅读:
她脸上的笑容始终灿烂 2020年全省产业类项目投资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