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获奖多项!建筑学子很哇塞!
来源:青岛理工大学
2021 SPRING FESTIVAL
近日,2020年度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评比结果揭晓,我校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14个团队参赛,有4个团队闯进决赛,获得二等奖1项、优秀奖1项、优胜奖2项,另外获佳作奖4项,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获优秀组织奖。
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举办,目前是国内城乡规划专业级别最高、最权威的竞赛之一。比赛致力于持续推进全国开设城乡规划专业及相关专业的高校在乡村规划建设领域的研究与交流以及学科建设发展。本次竞赛单元为三类:乡村规划方案、乡村调研及发展策划报告和乡村设计方案。大赛包含全国自选基地和5个指定基地:贵州安顺、浙江绍兴、江苏苏州、北京房山、安徽芜湖,吸引了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170所院校4500名师生参与。
乡村规划方案竞赛单元二等奖获奖作品《竹隐竹栖·人生人享》(作者:赵紫璇、张云涛、谷淑仪、许根健、杨徐、高子涵,指导老师:祁丽艳、纪爱华)通过对安徽芜湖钳口水库旁的长寺村进行基地现状概括及问题分析,在长寺村从古至今的文化脉络和生态环境的共同影响下进行美好社区规划,使其具备生态种养、特色康养和儿童体验等功能。团队立足村子现状并结合过去对长寺村未来的展望,以老屋基和寺冲为重点进行规划设计,利用其优越的生态条件——竹和水进行生态演进,实现“自然文化永续、生态价值延展和社区再现活力”的愿景,达到“助力乡村完成产业结构转换”的目的。
乡村规划方案竞赛单元优秀奖获奖作品《鹭汀烟袅·驿上江南》(作者:袁海芸、冀昊良、张小舟、闫帅臣、夏梓慧、徐希倩,指导老师:刘一光、王琳)以北太湖风景区为规划基础,详细分析了基地对外交通状况、历史文化现状和资源现状,并指出其在产业、生活、生态景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基于村庄与游客共生的现状提出“景村一体”格局,从“景村一体化”的旅游提升出发,结合望亭镇的驿站文化,三生联动促进发展,形成“景村一体,和谐共生”的发展愿景。
乡村设计方案竞赛单元优胜奖获奖作品《叙世》(作者:柴嫘、何昕、贾璐、李维莉、张慧娇、张露,指导老师:孙旭光、石峰)以中国传统村落—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鲍家屯村为设计对象,从场地、人、建筑、活动四个方面和“凝聚”、“连结”、“延续”三个主题进行设计。提出“让活动空间凝聚村庄活力,联结人与自然,进而延续文明”的发展思路;元素提取方面,将传统的青石板、当地的樟木和柏木与现代化的玻璃、石灰等材质结合;管理模式和建筑延续上,采用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管理模式,旨在使村民得到更多的生活补贴、免费体验,增强对村庄的建设,提高自身荣誉感以及更多的集体存在感。
乡村设计方案竞赛单元优胜奖获奖作品《与谁同坐?》(作者:于子涵、谢婧演、曹思源、杨瀚霆、张禄通、王辰昊,指导老师:石峰、徐敏)以苏州拙政园中“与谁同坐轩”为切题点,旨在完善望渔村内基础设施,提升村民生活质量,促进望渔村生态农业与休闲旅游进一步发展。全面地展示了作品“与我同坐轩”背后的乡村思考,传达出设计小组“希望将传统苏州园林神韵与乡土元素有机融合共生,建设美丽望渔村”的美好心愿,得出“问曰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的心得感悟。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团队是由二年级学生组成的,闯进乡村设计单元的决赛阶段20强,最终获得了优胜奖。
乡村规划方案竞赛单元佳作奖获奖作品《璜山南下•禅意起》(作者:赵影、文灏颖、焦莲昕、刘庆丽、张园梓、郭雨新,指导老师:张洪恩、石峰、孙旭光)通过对浙江绍兴璜山南村多个角度的综合调研分析,揭示村庄发展现状,聚焦村庄主要发展问题,整合村庄发展诉求,发掘村庄特色,明确村庄发展定位,提出以山水人文为本,以特色农业为基础,以宗教文化为中心主题的特色发展策略,致力将璜山南村打造成集休闲观光、禅意康养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依仗村庄发展基础与资源优势,塑造璜山南村特色标志,将以“宗教文化”为中心的村庄特色,融进村庄业态、村貌形态、自然生态中去。
乡村规划方案竞赛单元佳作奖获奖作品《我从明朝来》(作者:李靖、章思凡、杜志伟、邢爱国、谢语嫣、贾雯琳,指导老师:王琳徐敏)旨在通过对明代江淮文化和明代屯军文化结合体——鲍家屯进行规划,更好地体现屯堡文化的多样风貌。村落仍完好地保存着众多的明清建筑群和明代军事遗址,也完好地保持着明代江淮汉族人的民风民俗,像是古代中原文化的活化石一般,被时间和地缘覆盖上厚厚的松脂,凝结出历史琥珀,在贵州大地上留下一个文“文化岛”。团队希望通过最低影响开发手段,建立一个合理的古村落自生自建机制,使屯堡文化博物馆能够保持自养,在当下村落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中,最大程度保留鲍家屯物质文化风貌和精神生活风貌的原样。。
乡村规划方案竞赛单元佳作奖获奖作品《鲍魂新生》(作者:谷浩卓、张慧杰、郑允、秦子涵、韩政韬、苏攀,指导老师:孙旭光、张洪恩)在实地调研总结贵州省安顺市大西桥镇鲍家屯村及周边屯堡文化村落发展优势及瓶颈后,从区别于传统的成片改造(资本盈利视角)的自主更新视角(人性化视角),对鲍家屯经营主体与方式展开研究,探究土规背景下屯堡地区如何实现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从而实现生态资源的价值化,最终实现生态资本的深化,并为中国广大同类型乡村如何迎接“乡村振兴+高质量城市化+城乡融合”进而实现国内经济循环的国家战略目标给出了启发思路。
乡村规划方案竞赛单元佳作奖获奖作品《村水相生·田景共融》(作者:郭靖萱、王越、夏明怡、欧智临、戴文豪、徐瑜,指导老师:李兵营、石峰、徐敏)团队对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望亭镇北太湖风景区进行了前期调研,通过现状问题的总结,现有资源、元素的提取,确定了以水为媒、联水而动的规划手法,生态、生产、生活、文化融合共生的规划策略,最终达到村庄与风景区以及周边环境的融合共生。其中,在生态方面依托现有自然资源将风景区分为五大板块,充分利用村庄特色资源,构建景村共生模式和共生协调机制、补偿机制。在生产方面对现状产业结构进行梳理,形成多产业融合模式,基于村民就业需求、游客的体验需求,依托产业运营和依托,构建出完整的三产融合产业链。在生活方面通过公共活动空间的改善提升、传统文化的传承延申使得村民生活与游客体验共存,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共存,景点设置与乡村民居共存。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始终致力于将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为培养更多具备乡村规划专业知识的高级人才做出积极贡献。本次竞赛有效鼓励学生走进地方、走进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和提升自我,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展现学院良好学风氛围,进一步推进了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城乡规划专业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