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去年河北48.89万亩建设用地保障重大项目建设

原标题:去年河北48.89万亩建设用地保障重大项目建设

来源:河北省政府网站

(通讯员姜慧婕、梁小珍记者苑立立)从省自然资源厅获悉,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新旧《土地管理法》衔接等多重压力下,我省建设用地审批按照“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原则,大力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0年,我省大幅提高建设用地审批效率,全省共批准土地转用征收29.43万亩(不含雄安新区),同比略有增长,供应建设用地48.89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

“项目建设,涉及高铁、高速公路、机场、企业升级、园区建设、防疫设施建设等方方面面,土地要素保障成为项目落地的一个关键因素。”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周金中介绍,2020年,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创新工作举措,加大工作力度,分类精准保障雄安新区建设、冬奥会筹办、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实施用地以及省重点项目建设用地。

2020年,雄安新区第一批城市建设用地实现“应供尽供”,第二批城市建设用地已获得国务院批复;完成冬奥会及配套交通40个项目用地审批,面积2.2万亩;分三批梳理申报国家重大项目和省重大项目共计201个,申报新增建设用地43.2万亩,积极推进廊坊北三县与通州区协同发展,完成临空经济区规划并批准用地1589亩。

坚持大事大抓,多措并举攻破难点卡点。为了全力保障“三件大事”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大项目落地,省自然资源厅与省发改委、省交通运输厅等相关部门建立了定期会商机制,及时沟通情况,协调解决难题。成立工作专班,明确工作责任,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积极跑办,分管领导具体抓,牵头处室全程“盯办跑办”,相关人员集中办公的工作模式,下大力积极对上跟踪协调、对下指导督促,对项目用地报批工作实行“一天一问询,一事一汇报,一环一协调”,多渠道一对一解决用地审批过程中的难题。为了做好雄安新区用地工作,该厅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多次到自然资源部进行汇报,积极争取支持,同时派专人驻京盯办,又派专人驻雄安新区督导,全方位跟踪式协调解决,保障了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正常进行。

提升用地审批效率,抢节点与时间赛跑。省自然资源厅针对急需开工的重点项目,分别建立工作台账,明确完成时限,从用地主体确定、项目立项批复、项目选址、规划条件等多个环节入手,找准突破口,精准施策,做到以最快速度、最有效方式完成项目用地审批。为了保障冬奥会项目建设,该厅对冬奥会项目建立了绿色审批通道,实行随到随批,冬奥会全部项目上报审查平均用时由原来的9个工作日压减为3个工作日,崇礼城区至太子城等3条道路用地1天内即完成审查上报。

保障耕地占补平衡。为了解决耕地占补平衡保障困难问题,打通用地报批过程中的堵点,我省积极拓展补充耕地途径,将土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旧村改造和“空心村”治理等形成的新增耕地,纳入占补平衡。按照“县域自求平衡、市域统筹调节、省级适当调剂、国家适度统筹”的思路,构建全省占补平衡新机制,充分发挥省级补充耕地指标调剂平台的作用,扭转了全省补充耕地供需紧张局面,为建设用地提供了有力保障。2020年全省新增耕地完成立项30.71万亩、验收27.92万亩,京雄高速、京德高速、黄大铁路等大型单独选址项目,均在省内落实了占补平衡。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优化土地供给方式,推动节约集约用地,我省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有效提高土地利用质量效率的意见》《关于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十条措施》等一系列文件,严格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管控,落实“增存挂钩”机制,推进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盘活利用,充分利用土地要素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土地利用质量和效益。坚持以“亩均税收论英雄”,实施总结推广了邢台、衡水等地通过“标准地”模式供地的经验做法。2020年,完成批而未供土地盘活利用13.58万亩,为国家下达任务的179%,受到国家通报表扬;闲置土地处置盘活1.89万亩,为国家下达任务的461%,除规划管控和司法查封外,全部按规定实现了有效盘活。

相关阅读:
省委深改办相关负责人解读《海南自由贸易港鼓励类产业目录(2020年本)》 “苏”大强,谢谢你!江苏省援冀检验医疗队今日返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