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人民日报:别让“层层加码”致使“人在囧途”

原标题:别让“层层加码”致使“人在囧途”

今天是春运首日,全社会对今年春运的态势较以往更加关注。在当前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下,国家提倡春节假期非必要不流动,并保障就地过年的群众无论在哪儿都能过一个好年,这为今年的春运减轻了不少压力。不过,“非必要不流动”不是“不许流动”,1月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秘书长赵辰昕就指出,各地方在政策执行时,不能擅自“加码”,更不能“层层加码”,甚至有的地方还采取“一刀切”措施,这是坚决不允许的,不能阻断人员出行、返乡,要给人民群众多些保障、多些便利。

警惕防疫政策的“层层加码”,显然是有的放矢。近来,有些地方打出了各种出格的“雷人”横幅、标语,有的地方过度解读和执行隔离政策,不断加码返乡人员在核酸检测、健康码、隔离时间上的强制要求,给一些家庭带来不小负担;还有个别地方甚至公然发通知不允许在外人员回乡过年,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一刀切”令人错愕。这些做法,实际上与精准防控的要求背道而驰,不仅误读了中央的政策,还引发了群众的反感。

“层层加码”看似“硬核”,实际上却是懒政的体现;看似是严格执行中央政策,实际上却是混淆了手段和目的,置疫情防控的科学规律于不顾,置当地的客观实际于不顾,更置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于不顾。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各地情况不同,需要制定与其面临风险相匹配的防疫政策,而非动不动就踩“急刹车”影响社会正常运转。一些基层所谓的“自我加压”,其实是为了追求“绝对不出事”,从而将与防疫需要不相匹配的过大压力,“甩锅”到了群众头上,最终导致忽视甚至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

“层层加码”的背后,既有思想问题,也有能力不足。疫情防控是一场对治理能力的大考。有的地方一旦“临考”,就暴露出了当地的治理水平和能力的短板:对防控政策不学习、不了解,对于如何实现科学精准防控没有思路,对于如何既讲政策刚性、又有人情温度缺少分寸,面对上级的防控要求就只能简单粗暴、顾此失彼。面对这场“考试”,有的地方认为凡是上级要求的,不“层层加码”怎么能显示出自己的重视?甚至有的地方认为,离上面的政策底线越远越“得分”越安全,结果政策落地反而与决策者的初衷大相径庭——这其实是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新表现。

压力要传导,但执行不能变味。当前“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增大,特别是春节临近,人员流动增大、聚集活动增多,让疫情传播风险进一步升高,这就要求疫情防控这根弦千万不能松。同时,政策措施的制定和执行也要做到不仅要有力度,也要有温度。各地在根据当地风险情况划出“硬杠杠”的同时,也要提供便利的、人性化的,同时又是暖心的保障服务。政策措施不能强行阻断群众出行,更不能让群众过年还“人在囧途”。幸而,当前有些地方的一些极端做法,经过媒体和网络曝光后,正在逐步得到纠偏。实际上,压力传导和一系列科学的防疫政策措施的执行,最终的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坚决杜绝“层层加码”和“一刀切”,才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正确举措。

责任编辑:张建利

相关阅读:
美国对蔡英文称呼有变 绿营慌了 天大先生|我把聂兰生先生的故事说给你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