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工科采矿与安全高层次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来源: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编者按:2018年3月,教育部发布首批612个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经过两年实施,2020年6月,教育部发文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结题验收结果,其中96个项目验收结论为优秀。为了宣传推广优秀项目的典型经验,全国新工科教育创新中心遴选了部分优秀项目进行集中推送展示,以期推动新工科建设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发。本期推送的是矿业、地质、测绘类项目群。
新工科采矿与安全
高层次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王家臣
一、项目主要举措及成果
1.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人才教育教学体系,构建了采矿与安全两大矿业类主体特色专业的现代培养方案
(1)面向现代矿业智能化的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培养需求,构建了本科人才培养与研究生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一体化机制,制定了本硕、硕博、本硕博贯通培养方案与选拔机制,突出了基础理论与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
(2)建立适应不同培养方案的选课体系,完善不同专业的学分确认机制,实施学生自主选择和基于相应准入条件的多渠道发展路径。全面贯彻OBE理念,优化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运行机制,持续改进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2.建立了新型的本科生导师制、大学生全员创新训练、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等培养模式
(1)构建“科研融入型”本科教育体系,实行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全员覆盖计划,深化研究型本科生教育。建立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各级科研平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将高水平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
图1.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答辩
(2)全面实施全员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在学业规划、专业辅导、科研探索以及品德培育等方面,实现本科生培养各阶段、各环节的导师全程指导。构建以导师为主导,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全员参与的纵向链式学习团队。
图2.王家臣教授指导导师制学生
3.推动协同育人的实践教学改革,构建以虚拟仿真为主的实操实验教学新模式
(1)利用学科科研能力强、实践范围广的优势,建立以国内矿山企业为主体的多方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形成一批技术、装备、理念先进的工程类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图3.生产实训基地实习
(2)针对矿业类专业实践难度大等特点,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采矿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室,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和保障。
4.建立教师国际化成长机制,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和学分学位互认制度
(1)采矿工程、安全工程两个国家一流专业每年邀请5~10名国外知名高校教师来校授课、学术交流,每年选派多名教师出国做访问学者,建立国际合作教学科研机制。
(2)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10余个国家开展了本科生“2+2”联合培养和学历互认项目、研究生学历互认和联合培养项目等,组建了本科拔尖人才国际班赴国外学习。
图4.国际班学生在奥联钢钢铁厂(Voestalpine)参观学习
图5.国际班学生参加国际气候会议
(Climathon Graz)
(3)实施人才培养的“越崎学者”计划,重点支持“越崎杰出学者”和“越崎青年学者”教学科研团队,培育更多教学、科研名师和团队。
二、项目创新及特色
(1)制订了面向绿色智能化的采矿与安全两大矿业类主体特色专业的培养方案,突出了基础理论与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
(2)以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两个“双一流”学科为引领,构建了采矿工程、安全工程两个国家一流专业与一流学科不同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机制。
(3)充分利用科研优势以及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虚拟仿真实验手段等,构建了系统多样的各级实践创新基地,实行大学生全程全员导师制,实现了学生个性化的创新培养。
三、项目应用与推广
项目成果在校内6个学院进行推广。在北京科技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等5所国内高校进行应用。在29届世界采矿教授大会、全国高校矿业、石油、安全学院院长论坛、北京高科大学联盟一流本科教育论坛等进行大会报告,受到一致好评。
四、其他情况
应急管理部和教育部联合批准我校成立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学校成立了先进采矿研究院、矿业法研究中心。获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自主设立了本硕6年制智能采矿专业。获批北京市虚拟仿真实验项目1项,打造了“1+3+N”创新型实践教学基地。《露天矿边坡工程》获批北京市优质本科教材重点项目。发起成立了“国际矿业高等教育联盟”、“国际煤炭研究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