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专心一件事,倾尽百分力!他是“80后教授”史克亮

原标题:专心一件事,倾尽百分力!他是“80后教授”史克亮

来源:兰州大学

“平时找老师的时候,老师一般在备课或者修改师兄师姐的论文”,提起对老师最深刻的印象,2019级研究生仝娟说了这样一句话。史克亮的办公室不大,桌子上摆放着专业书、课本和学生的论文。他喜欢把学生的论文打印出来,逐页逐句地做批改标记。他的课本上全都是不同颜色的笔勾画的重点,还有不同例题手写的解法。一身得体的西装,炯炯有神的双目,提及自己的工作侃侃而谈,这位年轻学者身上的独特气质令人印象深刻。

躬身实践知行合一

“第一天让你们穿长袖你们不穿,现在胳膊被晒肿了”,看着学生又红又肿的胳膊,史克亮又气又笑。2020年7月份,史克亮带着2019级硕士研究生仝娟和其他几名同学赴嘉峪关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进行合作项目现场实验。由于牵涉放射性物质,该公司的生活区与厂区是分开的,且两者相距较远,烈日炎炎的夏日,路上没有一棵树,穿短袖来回几趟就会被晒伤,但学生们还是对这里的一切充满好奇。

由于放射化学专业的特殊性,进厂区前,仝娟他们换上了专门的实验服、口罩、手套和鞋套,这让他们更加认识到核科学领域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分工准备项目申报的资料,然后跟老师去工厂实践,自己动手调节装置,这样的经历使我们对专业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对它的实际应用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事实上,这只是史克亮进行科研实践的一小部分。“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史克亮深知,要想真正做有用的研究就必须明白社会需要什么、国家需要什么。近年来,史克亮与其他学院老师以“校企合作”的模式积极对接企业,致力于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就是他们对接合作较为紧密的一个企业,“四〇四厂专门从事乏燃料的后处理,与我们的研究方向联系密切。”借学术会议、外出交流等机会,史克亮经常带着老师和学生去该厂参观学习,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又能实地考察,对接一部分企业项目,如在对铀的纯化转化工艺中,往往涉及到含铀废水的安全排放,需要相应的针对铀的检测技术,他们通过对先进分离和测量技术的研究,为该公司搭建了一个含铀废水中低浓度铀含量的快速检测装置,便于工业上更准确地进行含铀废液中铀的快速分析,更大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目前学院有两名老师在该企业挂职,许多学生也选择在此就业,这些都是我们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专心一件事,倾尽百分力!他是“80后教授”史克亮

作为关乎国家安全的大事,放射性核素的分离与迁移等一直是核安全领域的研究重点。针对这些半衰期长、毒性大的放射性核素,如何使其从复杂基体中有效地分离,妥善处置高水平放射性废物,是包括史克亮在内的核学院老师与核工业企业共同努力的目标。

“目前常用的办法是高放废液玻璃固化后,利用多重屏障阻滞核素迁移,在约500-1000m的地下进行深地质处置”,提及自己的工作,史老师神态专注,认真严谨地做着讲解,“但是为保护环境,必须同时保证高放废物与环境长期安全隔离,我们采用的放射化学分析法可充当‘眼睛’作用,通过对铀矿、废水废渣等含核污染物的区域进行取样分析,为相关地区放射性污染水平提供较为清晰准确的分析评估。”

育人铸剑可严可慈

“我们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史克亮说。在院长吴王锁的带领下,放化教工党支部成员秉承院训“铸剑强国,核以道和”,积极将国家政策、政治理念与学科专业密切结合,让教学理念与爱国情怀、人文素养和时下思政元素深度交融,使同学们在学习专业知识之余也能了解核学的时代背景,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使命。

培养一流的科研人才,不仅要夯实专业知识,同时也要让学生具备国际化视野,这成为史克亮和同事在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他和侯小琳教授合作为本科生讲授《放射分析化学》课程。这门课采用全英文授课,是学院国际化教学模式的一项试点。

基于留学经历和多年的科研经验,史克亮对本专业外语非常熟悉,但在每次备课的过程中,他还是会仔细认真地过几遍要上的内容,考虑好重难点所在。课堂上,针对重点难点,他会进行中英文两次讲授,让学生们尽可能吸收知识点。在学生眼中,史克亮是一位认真负责又幽默风趣的老师,碰到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他的讲解生动有趣,用招财猫晃动的胳膊类比化学键引得课堂一阵欢笑,“老师课件PPT的最后一页通常会附上自己去南极科考时拍摄的企鹅,给我们讲述他在科考途中碰到国外过节的情形等等,鼓励大家好好学习”,本科上过史老师分析化学和配位化学的仝娟回忆说,现在她已经是史克亮团队中一名研二的学生,并打算继续在此读博深造。

史克亮注重每个学生的上课状态,喜欢与学生互动,经常让同学们来朗读并翻译英文段落,上课时如果发现不主动的同学,课间会与他交流,询问哪些地方听不懂,存在什么问题,应该怎样进行针对性提升。“他是一位很有耐心、认真负责的老师。”2017级放射化学班田宗泉说。

与课堂上的幽默风趣相反,对待科研学术时史克亮总是一丝不苟。“每周组会上他都会严肃指出学生汇报的不足之处”,仝娟说道。他时常督促学生阅读英文文献,鼓励他们撰写英文论文。碰到英语水平较低的同学,史克亮会“逼”他们一把。“你这样可不行,你以后是要干大事的”,对学生写的英文论文,他总是会说这样的话,并指出问题让学生一遍遍修改,直至一篇文章完稿。

让学生去高铁站接国外学者,一路引导教授前往兰大,让他们亲自和国外学者交流;国际学术讲座上,点名让学生与教授英文交流学术问题,当学生表达有误时再加以补充说明……这些都是他给学生的一项项考验和锻炼。

在学术科研上积极鼓励学生发言,把他们推出去,这也与他自身的经历有关。2005年,还在大四做毕设的史克亮跟随吴王锁教授去广西北海参加首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青年学术研讨会,“当时是我第一次在这样的大会上做报告,台下的老师们给了我很多鼓励和建设性的意见,让我收获良多。”提起这次印象深刻的会议,史克亮感慨地说。工作之后他也一直用这种师者的鼓励与引导的态度面对学生。提起他时,仝娟说:“史老师是一个严肃又亲近的人,工作上严谨认真,生活中和蔼可亲,每逢节日老师还会和我们一起聚餐。”

2019年,以吴王锁带头、史克亮作为第三完成人的兰州大学《走近核科学技术》课程入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该课程从科普的角度出发,以历史意义和各方面实际应用等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介绍核科学技术的知识,向大众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同时课程的英文版也将在年底推出。而史克亮所在的“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吴王锁,郭治军,史克亮,潘多强,陈宗元等)也在今年成功入选省级教学团队。

“我从老师们的点滴教导和鼓励中慢慢找到自己的路,我也应该这样对待现在年轻的孩子们。”和学生作伴的路上,史克亮总觉得他们就是年轻时的自己。以自身之经历感受,还学生以教育引导,这份初心,正在成为无数青年学子从核学院走出去的“幕后之手”。

常学常思常悟常进

教室里,台上正播放着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爱国科学家于上世纪艰苦条件下为国铸剑的故事,台下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放化教工党支部的十多名党员正聚精会神地观看。这是史克亮所在的放化教工党支部组织观看《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一幕。

近几年,放化教工党支部先后被评为“兰州大学基层党组织建设年先进党支部”“兰州大学先进党支部”和“兰州大学样板党支部”,这些荣誉背后是党支部成员坚定的初心与共同的付出,身为党支部书记的史克亮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他也被评为“兰州大学基层组织建设年优秀党支部书记”“兰州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

“支部活动不是和我们的教学科研相分离的,恰恰相反,它与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息息相关。只要认真思考,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都能成为支部生活的主题。”史克亮从学科实际出发,将支部工作与学科讨论、学院工作紧密结合的思路成为党支部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我是200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时参加了绿队等一些实践活动,再加上受身边老师和一些老党员的影响,觉得入党很光荣。”回忆起入党的心路历程,史克亮还能想起那份认真写了很久后交上去的入党申请书。在那个网络并不发达的年代,每一次开组织生活会前,他都会把要学习的内容认真读完并工整地做好笔记,这样严谨认真的态度也一直延续到现在。

结合当前科研任务重、理论知识学习多的现状,史克亮积极挖掘党组织生活和专业建设结合的路径。在他的带领下,放化教工党支部申请了2017年“传承两弹精神,创新支部活动”校级党支部创新项目,通过组织集体观影、设立“黄金书屋”开展读书日活动等形式促进大家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他还组织带领教师党员赴嘉峪关市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重温我国核工业发展史,“对青年教师而言,了解过去科研的艰辛和不易更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史克亮说。

为落实校地共建活动,发扬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2018年起放化教工党支部与平凉市崆峒区峡门乡汪陈湾村党支部共同开展“校地共建,扶贫攻坚”的支部共建活动。史克亮带领支部党员多次赴汪陈湾村实地了解情况,在与当地居民交流后,他了解到由于村里没有小学,多数青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儿童教育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其次村里老人较多,但村里医疗条件比较有限。针对这些情况,史克亮和其他同事计划近日再次赴汪陈湾村,向学生捐赠图书及报纸等读物,同时积极争取兰州大学附属医院的资源为当地开展一些医疗帮扶工作。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史克亮的组织下,放化教工党支部的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支部活动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当中,他将党建从单纯的学习理论讲话精神外化为积极探讨它与现实工作的融合之处。

专心一件事,倾尽百分力!他是“80后教授”史克亮

“支部活动一般在每周三下午,老师们没有课程安排,”放化教工党支部纪检委员陈宗元老师说,“我们与院内其他教工党支部和研究生党支部联合,与学校发展规划处、校外企业等联合举办主题党日,通过‘校内+校外’‘老师+学生’‘科研+企业’等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份的多角度学习探讨,共同交流,取长补短。”

支部成员们在多元交流的基础上立足当下,以国家和企业需求为导向确定选题,重点瞄准攻关一些“卡脖子”技术。与此同时,学院提倡“以老带新”的方式,在科研选题、项目申报和教学等方面让有经验的老教师与青年教师一起交流分享,共同推进核学科更好地发展。在这样的氛围下,老师们的科研热情高涨,支部成员基金项目主持率达到90%。

黄河景区旁,一群志愿者正手拿宣传册认真向群众普及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程序等知识,其中就有放化教工党支部和放化专业研究生第二党支部成员的身影。放化教工党支部经常带领学生一起参加实践活动,他们也在点滴的躬身实践中认识自身、了解专业、懂得肩上的责任。

“课上每次提到核科学的发展历程,老师们都会穿插‘两弹一星’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事迹,让我们在学习专业知识同时了解历史,传承科研精神。”忆起老师们讲授的那些知识,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副书记仝娟觉得自己收获良多。

从课堂到课外、从学院到学校、从专业科研到社会服务……百分百投入,用心精研每一件事情,这是史克亮对自己的要求,也是目标。

专心一件事,倾尽百分力!他是“80后教授”史克亮

内容来源|《兰州大学报》总第973期

文字|孔子俊张清禹梁悦张径舟

编辑|杨舒婷

责任编辑|张田甜

主编|肖坤

相关阅读:
交大凡尔赛进阶指南 疫情当前,减少人员流动是最大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