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云南两位民警走进央视演播厅,接受这项国家级荣誉

原标题:云南两位民警走进央视演播厅,接受这项国家级荣誉

来源:云南发布

他们

在抗疫一线

平凡的血肉之躯

筑起护佑百姓的铜墙铁壁

他们

在沙漠边关,风霜严寒

未曾磨灭那颗守土护疆的赤子之心

他们

在基层社区,做百姓的贴心人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他们

在追凶路上,不畏艰险

只为那沉甸甸的“平安”二字

……

1月18日20:10,由中央宣传部、公安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举办的《闪亮的名字——2020最美基层民警》发布仪式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会与法频道(CCTV-12)首播,向全社会集中发布了20名“最美基层民警”当选者先进事迹。

经过逐级推荐和层层遴选,一批长期扎根基层一线,不忘初心、恪尽职守、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优秀基层民警来到大众面前,讲述他们的故事。

云南两位民警走进央视演播厅,接受这项国家级荣誉

其中

云南民警赵林

荣获2020“最美基层民警”称号

云南民警贺丽远

荣获2020“最美基层民警”提名奖

1月18日晚

2位民警

走进演播厅

讲述他们的故事

赵林:创新战法推进铁路缉毒迈上新台阶

云南两位民警走进央视演播厅,接受这项国家级荣誉

赵林,彝族,1977年8月出生,1998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昆明铁路公安处禁毒支队副支队长、一级警长。荣立个人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曾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评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禁毒工作先进个人。

昆明铁路公安处禁毒支队副支队长赵林始终在禁毒战略上强落实,在专案谋略拓思路,在攻坚策略上想办法,把多破案、破大案作为自己的座右铭。6年来,他组织侦破公安部毒品目标案件15起,公安厅毒品目标案件30起。

近年来,贩毒手段呈现复杂化、隐蔽化和高科技化,缉毒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在这一深刻的变化背景下,赵林依托公安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将治安、刑侦、监所、铁路实名制售票等数据流串联,实现禁毒大数据制,探索打击毒品犯罪新机制,实现了缉毒战法、打法和专案侦查谋略的换代升级,并取得了突出成效,带领战友通过新模式新战法查破毒品刑事案件80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133名,缴获毒品196.33千克。同时,赵林7次带队参加云南省公安机关公开毒品查缉大比武、全国“红蓝对抗”毒品查缉技能大比武,查破毒品案件118起,抓获嫌疑人142名,缴获毒品133.23千克。

凭借过硬的毒品查缉和信息化查缉水平,赵林多次受邀到高校和其他省市公安机关授课,还作为中国警方代表远赴老挝开展工作交流。

贺丽远:消灭危险延续生命的排爆专家

云南两位民警走进央视演播厅,接受这项国家级荣誉

贺丽远,纳西族,1978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1998年8月参加工作,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五大队大队长、警务技术二级主管,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2次。

“40公斤的防爆服包裹着你的身躯,整个排爆现场鸦雀无声,耳边却是别样的嘈杂,透过厚重的防爆头盔看这个世界,既陌生又遥远。”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五大队大队长贺丽远冷静地描述着排爆时的场景。这就是排爆警察的工作常态,这一头要让危险“消灭”,那一头要让生命“延续”。

1998年,贺丽远进入昆明市公安局工作不久,被选派去参加排爆培训。不知参加了多少次的培训和训练,他终于在2002年通过了考核,获得了排爆资格证书。

2002年,贺丽远第一次“单飞”出现场。凿孔、掏出炸药、移除雷管……一切顺利,爆炸物被安全拆除。处置完毕后,贺丽远像失忆了一样,脱下排爆服之后,衬衣早已湿透,衣角不停地往下滴水,汗水还在不断地从身体溢出。

既然自己有了面对危险的经验和能力,就更应该挺身而上,将自己的经验倾力传授给后辈,从基础理论知识到实际动手操作,装置怎么制作、怎么拆除,手把手地教。从事搜排爆工作22年,贺丽远作为云南警官学院客座讲师开展授课和培训8000人次,并参与编写了防爆安检相关工作规范和防爆安全检查办法等工作守则,成为业内名副其实的专家。

接下来

跟着小布一起来看看

2020“最美基层民警”

全名单

相关阅读:
山西下发实施意见 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全省药品标准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