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凌晨三点温度跌至零下,曹杨路桥下惊现床铺被褥,救助人员凑近发现“熟面孔”

原标题:凌晨三点温度跌至零下,曹杨路桥下惊现床铺被褥,救助人员凑近发现“熟面孔”

凌晨三点温度跌至零下,曹杨路桥下惊现床铺被褥,救助人员凑近发现“熟面孔”

“为什么那么冷的天还在街边站着?”队员们迅速跳下救助专用车,跑上前一看,竟是位20多岁的无家可归的小伙子。

1月6日晚上10点多,刺骨的寒风中,普陀区救助管理站的救助人员坐上救助专用车,拿上手电筒、穿上荧光马甲,开始沿着街面进行非固定路线巡查,当车辆行驶至新村路1405号附近时,一家已经关门的房产中介门前的一个黑影引起了队员们的注意。

此时路面已没什么行人,只见男子穿着黑色外套,戴着帽子和围巾,身边还有一个旅行背包,队员根据以往救助经验判断,此人应该无住所才在此驻留。原来,这位小伙子老家在甘肃,来上海打工已经四五年,之前在饭店帮厨,疫情期间被饭店辞退后至今还没找到一份正式工作,目前靠打零工维持生计,但身上的钱已经快花完,没有地方可供住宿,只好在街头流浪。

眼看着一波强冷空气即将到来,这样下去总不是办法。“夜晚待在马路上有很大安全隐患,而且现在是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不安全。”救助人员耐心劝导他进救助站避避寒,等这波冷空气过去再从长计议。

小伙显然有些犹豫,经过进一步交流,救助人员得知,由于离家多年,小伙自认为没有打拼出成绩,觉得没有脸回去面对家人,所以想继续留在上海拼搏,对于进救助站,小伙有自己的顾虑,他认为这是对社会的一种负担,自尊心很强的他感觉面子上过不去。

“人生遇到困境很正常,但我们要敢于面对,你可以先跟我们回救助站,好好规划下自己的未来,缓和下情绪,等这波冷空气过去,可能你的春天也会随之到来。”带队的普陀区救助管理站站长王道佳耐心地和小伙说。

经过近20分钟的耐心劝导,小伙终于表示愿意去站内先避寒,于是,队员们将小伙带上车,驶往了救助管理站,此时已将近晚上12点。在车上,队员们进一步询问小伙的身份信息,拿过身份证一看,发现小伙的出生日期竟是1月7日,再过不到20分钟,小伙将迎来自己28岁的生日。队员们立即停车,在附近找了一家便利店,特意为小伙买了个小蛋糕,准备回站为他过一个简单的生日。

办理入站后续后,救助人员把小伙带进了温暖的寝室,队员们为其点上站里常备的蜡烛,房间里多了几分温暖。“一切的不顺利和坎坷终会过去,人要积极地向前看,这几天就安心在救助站住下吧。”救助人员为小伙送上生日祝福,劝解其等寒潮过去好好谋划自己未来的路,相信终有一天家人会理解,也会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小伙红了眼眶,低声连说了几声谢谢。

上半夜的故事迎来了暖心的收尾。下半夜,温度降至零下4℃左右,寒风劲吹。今天凌晨3点起,普陀区救助管理站第二批站外延伸的巡查工作开始,当车辆行至曹杨路桥下时,昏黄的灯光下,队员们发现马路边上竟摆着一床被褥,鼓起的被子立刻引起了救助人员的警觉。

“这里是我们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开展以来掌握的4个露宿人员点位之一,此前也在这里发现过流浪人员,是我们的重点关注区域。”王道佳告诉记者,寒潮期间每晚8点至12点,凌晨3点至6点,救助人员都会进行街面巡查,白天则按照实际情况不固定时间进行巡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角落,一般来说,巡查发现街面流浪人员主要集中在上半夜,下半夜发现流浪人员的概率相对较小。

队员们停下车,走上前一看,发现竟是一张熟悉的面孔。躺着的是一位5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救助记录显示,疫情期间这位男子曾进入过普陀等多处区级救助站接受救助,流动性很大。原来,男子老家在河南,因为找不到当地的工作来上海打工,已经和老家的父母断绝了联系,平时在上海主要靠收废品生活,由于收入有限,没有租房和固定的活动地点,以桥洞、公园或地铁站等为露宿地。

考虑到寒潮,工作人员极力劝说其回救助站暂住,但男子十分坚持,不愿意回救助站:“救助站离我收废品的地方太远了,回去不方便,今天就想在桥下凑合一晚。”交谈中,队员们发现,这名男子刚刚喝过酒,一股酒气飘散开来。

“这下我们更不放心了,这么冷的天,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王道佳说。秉着自愿救助原则,队员们告诉他,如果其坚持不愿意回救助站,只好留下一名队员陪在其身边,以防发生意外。或许是被队员们的坚持感动,在劝说了半个多小时后,男子终于妥协,跟着队员回了救助站,工作人员将其随身携带的大包小包行李都一并带回。在站内洗了一个热水澡后,工作人员还为其提供了热腾腾的食物和冬衣。

“还是这里温暖啊。”此时已将近凌晨四点,男子对救助人员表达了感谢,并表示寒潮期间将积极配合救助工作,最近几天都将留在站内,不会再去街头捡拾废品。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顾杰

相关阅读:
石家庄新华区处罚三起涉嫌价格违法案件 石家庄:出租车网约车一乘一消毒、一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