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送你一朵小红花》票房破8亿,不只因为易烊千玺
根据票务平台发布的数据,元旦前一天上映的影片《送你一朵小红花》,截至1月5日票房已经突破8亿元,成为继《我不是药神》之后,又一部现象级的医疗题材电影。
这部影片的大卖,当然不能全部归因于主演易烊千玺的自带流量。“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这是长眠在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的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它也值得文艺工作者铭记于心。面对疫情带来的创伤,电影也许不像医疗那样具备治愈之效,但它可以感动人心,点燃希望。接连两部医疗题材影片创下佳债,可以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不少有益借鉴。
小红花是什么?不少影迷为此争论不休。影片男主角韦一航说,他上幼儿园期间从来没有得到过小红花。女主角马小远则给了他一朵小红花,表扬他在人生里第一次积极上进。如果命运给予的幸运也是小红花,那么年纪轻轻就罹患致命脑瘤的韦一航也显然没有得到它——不止是他,在现实世界里,总有人拿不到小红花,也总有人手里的小红花会得而复失。
在和平时代,罹患绝症无疑最能夺走一个人手里的小红花。从《我不是药神》里的吕受益、“黄毛”彭浩,到《送你一朵小红花》里的韦一航、马小远,以及两部电影里的诸多病友,他们都被夺去了小红花,成为幸运女神的弃儿。别人每一天的旭日东升、星沉银河,对他们来说都是生命倒计时的“滴嗒”钟声。当然,他们都是艺术的虚构。但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生而残疾的人、罹患重病的人,以及那些在社会竞争中失败,深陷于贫困和绝望的人。在社会的舞台上,他们坐在最后一排,蹲在角落里,无声无息,面目模糊。但事实上,他们也需要被看见、被倾听、被抚慰。
文化艺术的定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优秀的文艺作品常常具有情感价值。大自然自有残酷法则,在绝症面前,没有人能充当拯救者。社会也有其现实规则,优胜劣汰的竞争,总会造成失败者和出局者。但艺术是宽容的,它眷顾那些失败者和失意者,给他们提供一方庇护,注视他们,倾听他们,珍视他们的情感,讲述他们的故事。它用这种方式给他们送上一朵小红花,给受伤者抚慰,给沉沦者鼓励,给绝望者力量。
好的艺术作品不会止步于情感价值,它还会触碰哲学命题,在不动声色之间引人深思。《我不是药神》没有回避人性的脆弱,吕受益最终选择了自杀。《送你一朵小红花》则不回避“人力”的无力。马小远最终病亡,按照剧情的伏笔,韦一航的父母最终也将面对失去儿子的结局。然而,在向死而生的戏剧和情感张力里,艺术赋予个体以尊严,赋予生命以价值,亲情、爱情、友情,理想、梦想、希望,都在悲剧的底色上得以放大和突显。在艺术世界里,人性不因为缺陷而被放逐,人也不因为局限性而被放弃。人带着缺陷和局限,以其本真的状态被理解、尊重、承认,得到一种具有终极色彩的宽恕和悲悯。从这个意义上说,两部电影都完成了一次对于人的塑造,使人获得了一次艺术和哲学意义上的完成。
当《送你一朵小红花》片尾曲响起之际,影片献语“谨以此片献给积极生活的我们”,并发布了一组影像资料。拥挤地铁车厢里的上班族、拄着拐杖坚持给学生上课的老师、吃力地蹬着三轮车爬坡的老人、遭受委屈失声痛哭的服务员等等,这些平凡而不屈的人们被一一致敬。艺术的光芒照进现实世界,小红花是嘉许、是鼓励、是抚慰,也是不屈的精神本身。
在过去的一年里,疫情带来了太多伤害。然而,哪怕背着重负,社会和个人仍将奋力前行。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为人们带来光和暖,点燃人们心头的希望。当一朵朵小红花盛放在人们的心间,那“疫情的寒冬”也将终会远去,迎来又一个暖意盎然的春天。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项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