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时间银行”写入上海养老法规,服务老人时间可储蓄并兑换

原标题:“时间银行”写入上海养老法规,服务老人时间可储蓄并兑换

“时间银行”写入上海养老法规,服务老人时间可储蓄并兑换

在深度老龄化的上海,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服务是养老服务体系中的辅助性组成部分,在此前已实施的“老伙伴计划”等众多互助性养老服务中,“时间银行”是较为特色的试点项目之一。

所谓的“时间银行”,即由低龄老年人为高龄老年人提供非专业性的养老服务,按照一定的规则记录服务提供者的服务时间,储入其“时间银行”个人账户,将来可兑换相同时长的服务。

2019年,市民政局在虹口、长宁两区开展了“时间银行”试点,服务内容以非专业性、非家政类且风险可控的服务内容为主,包括情感慰藉、协助服务、出行陪伴,以及各类文体活动、健康科普、法律援助、培训讲座等。今年8月,市级试点范围扩大到徐汇、长宁、普陀、虹口、杨浦五区各街镇。

时间银行项目的实施考虑到了上海的老龄化现实,截至2019年底,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518.12万人,其中60到64岁占30.2%,80岁及以上占15.8%,两者比例接近2:1。如果能让60到64岁的“年轻”老人去照顾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基本能做到“自给自足”。

在立法中增加“时间银行”制度的规定,来自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和部分委员的建议。经研究,法制委认为,“时间银行”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激励并规范社会成员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服务。从实践情况看,目前该项制度尚处于试点阶段,相关制度设计需在实践探索中进一步明确。

为此,条例规定,“探索建立互助性养老服务时间储蓄、兑换等激励、保障机制”的原则性规定,为实践探索预留制度空间。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王海燕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相关阅读:
住公办养老院,上海老人将实施轮候入住制 贵州师范大学2021年寒假致学生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