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深耕科研、逐梦前行,上大老师说:“探索的过程最开心!”

原标题:深耕科研、逐梦前行,上大老师说:“探索的过程最开心!”

来源:上海大学

步履不息,求索不止

用心体悟科研魅力

团结协作,共克难关

不断攀登学术高峰

他是三尺讲台上

风度翩翩的课程讲师

也是专业领域里年轻有为的博士后创新人才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

理学院数学系讲师——周安娃老师

深耕科研、逐梦前行,上大老师说:“探索的过程最开心!”

人物简介

周安娃,上海大学理学院数学系讲师。2016年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16年-2018年在上海大学理学院数学系做师资博士后,合作导师白延琴教授;2018年11月留校任教。入选2016年首届“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当年全国数学学科7人入选), 2015-2016年连续两年获上海市运筹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18年获第三届“郭本瑜青年学者优秀论文奖”一等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一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0批面上资助一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完全正规划,张量计算和多项式优化。相关成果发表在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SIAM Journal of Matrix An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s,Mathematics of Operations Research,Journal of Global Optimizatin,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等数学优化领域国际知名学术期刊。

从萌芽到结果:入选博士后创新计划十大创新成果

2020年12月11日,中国博士后创新发展峰会在珠海横琴举办,我校理学院数学系周安娃博士提交的“张量特征值互补问题”研究成果,在全国343名博士后创新计划项目中脱颖而出,入选“2020年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十大创新成果”。

深耕科研、逐梦前行,上大老师说:“探索的过程最开心!”

在周安娃老师的成果诞生之前,以往的结果基本都是在相关张量满足严格协正、对称正定等特殊的条件下,求解张量特征值互补问题,且通常只是计算出一个互补特征对。而这一成果的重大突破在于从理论层面证明了这些特殊条件可以被弱化,即在一般条件下,张量的互补特征对也是有限多个,然后从多项式优化的角度提出算法,从小到大依次求得所有的互补特征对。

深耕科研、逐梦前行,上大老师说:“探索的过程最开心!”

这一创新研究成果萌生于周老师读博期间,他与自己在上海交通大学读博期间的导师范金燕教授、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聂家旺教授共同合作,从想法萌芽到最终成功,用了将近一年时间。

从矩阵到张量:科研的过程是从痛苦到开心

一年的时间不长,但背后是多年的不易;峰会上的成果介绍虽只有寥寥数语,但每一个字都饱含科研路上的艰辛。

周安娃老师本科毕业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硕士阶段主攻机器学习,博士期间开始研究完全正矩阵相关问题。在查阅大量文献的过程中,周老师发现张量特征值互补问题研究依然存在空缺,于是决定沿用自己在矩阵研究中使用的多项式优化方法,将研究方向转向张量问题。

深耕科研、逐梦前行,上大老师说:“探索的过程最开心!”

选择这一科研方向并非坦途。解决张量特征值互补问题,首先需要用代数几何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去证明“在一般条件下,互补特征值的个数是有限多个的,并给出其个数的一个界”,接着证明“每个互补特征值对应于唯一个互补特征向量(除了相差一个常数倍)”。在解决这些困难的理论问题之后,最终还要设计切实有效的优化算法将所有互补特征对都计算出来。

“着手做了才发现,问题比想象得要更加复杂”,周老师回忆道。但他并没有因为遇到的问题而感到挫败,反而认为有阻碍才证明了问题的研究价值,这使他燃起了斗志。“科研的过程就是从痛苦到开心的。”周老师说,“这正是科研的魅力。”

从个体到团队:你永远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在周老师看来,坚持的背后离不开团队成员的相互支撑。

在初期,他和团队成员在估算互补特征值的界这一问题时遇到了瓶颈,他曾尝试用一个有界的集合去给互补特征值的大小划定范围,但是数值实验效果并不理想。“用互补特征向量表示互补特征值”成了解决该问题的关键,而这一突破口正是在与团队成员的一次次头脑风暴中找到的。

深耕科研、逐梦前行,上大老师说:“探索的过程最开心!”

如今,已在科研之路上坚持了十多年的周老师为大家留下了这样的心得:

“无论何时,选自己所爱,爱自己所选。很多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难,数学也是这样。凡事如若从起始就失去了面对它的勇气和信心,那将注定一事无成。数学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是一般的,也是特殊的;它蕴含了无穷的乐趣。与其在困难面前辗转反侧,不如真正静心思考,每有顿悟,亦是收获。也只有沉浸其中,心无旁骛,才能真正打开那扇通往成功的门,愿你我都不只在门外徘徊。最后,我想说,你永远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人生的旅途你我都不孤单。”

从学海书林走来

他深耕科研厚土一路披荆斩棘

向校园讲台走去

他浇灌满园桃李继续逐梦前行

科研是理想坚守为信仰

勇攀学术高峰的路道阻且长

愿同学们都能如周安娃老师一样

早日达成心中的目标

文字:杨倚天、李紫瑄

编辑:李紫瑄

来源:组织人事部(人事处)

相关阅读:
冷҈冷҈冷҈ !@ECNUer 注意,这份防寒防冻提示请收好 厦门:国内19个中风险地区入返人员须持有核酸阴性证明,并按规定采取医学隔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