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观察|拜登顾问敦促中美太空合作,但“坚冰”短时难以融化
日前,据外媒报道,拜登的一些高级顾问敦促美国在太空领域与中国进行合作。报道指出,拜登的这些高级顾问认为,美中在有限空间内合作可以缓解两国间紧张局势,并且可以降低发生不稳定的太空竞赛的可能性。
就像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在嫦娥五号任务新闻发布会上说的那样,中国愿意与各国志同道合的机构和科学家共享月球样品及探测数据。至于能不能和NASA合作,取决于美国政府的态度。那么,拜登一些顾问的呼吁能推动中美太空合作吗?
空间站将成为中国未来与其他国家展开航天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
冷战思维横亘中美之间
其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美曾有短暂的航天合作“蜜月期”,中国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就是以为美国发射卫星开始的,不过后来又中断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长征”系列火箭技术日臻成熟。为了能够打开国际市场,参与世界竞争,从1988年开始,中方开始与美方就相关的合作进行各种接触,最终中美两国政府成功签署了《关于卫星技术安全的协议备忘录》。1990年4月7日,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亚洲一号卫星,并创造了发射三十一颗休斯HS376卫星的最高入轨精度,标志着中国卫星发射以较高的起点进入国际市场,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提供国际商业发射的国家。
中美航天合作“蜜月期”并不长,而且中间也存在很多反复。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中国的发展,美国认为中国在崛起之后会挑战美国的霸权。为了尽可能保住“世界第一”的位置,美国想方设法遏制中国,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更是严防死守,唯恐被中国所得。在美国看来,太空领域作为未来世界战争和军备竞赛的主战场对中美两国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必然会给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挑战和威胁,所以太空技术也是美国的重点封控对象。
在2011年,美国国会出台了“沃尔夫法案”,阻止NASA及与NASA有合同关系的美国航天企业与中国航天领域进行任何接触和合作,该法案到现在依旧是中美太空合作的“壁垒”。随着探月热再次兴起,美国制定了“阿尔忒弥斯”的重返月球计划,NASA明确表示将在2024年将宇航员送上月球,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都纷纷宣布将参与,像国际空间站项目一样,不会邀请中国参与。
“长征三号”火箭发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
中国航天吸引力逐渐加大
但是问题在于,中国在航天领域并没有因为美国的阻挠和孤立而停滞不前,反而发展得风生水起。从轨道发射能力来说,中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在卫星技术上,现在中国已经可以制造和发射绝大多数种类卫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全世界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明年开始建设的空间站很可能成为国际空间站退役后唯一在轨空间站。而中国的“嫦娥”探月工程更是成为了航天领域的“名片”。
同样,随着自身实力的发展,中国在太空的吸引力也在增强。一方面,中俄太空合作持续深入,2016年普京访问北京期间,两国签署了空间技术的全面知识产权保护协议以及其他协议。此后俄罗斯和中国将“格洛纳斯”和“北斗”系统相连。2017年9月中俄两国官员研究确定了《2018-2022年中俄航天合作大纲》。另一方面,其他国家对于同中国合作也日趋积极,如在空间站建设上,2018年5月28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联合对外发布合作机会公告,邀请联合国各成员国参与未来中国空间站的空间科学应用国际合作。到2020年6月,已经有来自17个国家的23个科研项目申请进入天和空间站。
在此次“嫦娥五号”顺利返回地球以后,由于其带回月壤的珍贵性,各国都纷纷表露了合作的意愿。不出意外,未来一段时间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太空合作将再迈上一个新台阶。
嫦娥四号搭载了德国等多个西方国家的载荷。
排斥中国得不偿失
在这种情况下,有一部分美国人已经意识到,一味在太空领域排斥中国,不但不能遏制中国,还会将一部分盟友推到中国一边,结果将是利弊大于利。美国詹姆斯顿基金会《中国简报》在12月6日就发表了题为《中俄太空合作起飞?》的文章,称过去NASA是莫斯科的首选伙伴,而现在许多有影响力的俄罗斯人将中国视为未来的主要伙伴;中俄在全球定位导航卫星、太空探索和太空安全方面的合作不断增长,并可能继续下去。美国太空军司令约翰•雷蒙德则在12月17日宣称“几十年前,他们(中国)在太空领域中还不是大玩家,现在绝对是了”。
随着中国成为了第三个成功从月球采样的国家,美国国内有关这类问题的争论也变得更加紧迫。根据此次“政客”新闻网的报道,在接受采访的20多名美国前宇航员、政府官员以及太空领域专家中的大多数都认为,如果将中国完全拒之门外,美国可能会失去“全球太空领导者”的地位。一些分析人士及前官员还表示,阻止中国加入国际空间站有关计划是错误的,因为中国现在的技术非常先进,不需要美国的帮助来实现登月等重大太空目标。
目前在拜登过渡团队工作的美国前宇航员帕姆•梅尔罗伊(也是NASA的新任候选领导者之一)在大选前就表示,“我认为试图将他们(中国)排除在外是一种失败的策略”“我们参与其中非常重要”。而NASA前局长查尔斯•博尔登也说“我担心的不是中国走向了哪里,而是我们的合作伙伴走向了中国”。
不难推测,未来美国出于现实的考量,或许会在太空合作上部分的改变对中国的态度。但也应该看到的是,两国要实现合作还有很多的障碍。由于特朗普政府的大力推动,目前美国太空军事化步伐迈的非常快。12月9日美国副总统彭斯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举行的一次航天会议上表示,美军位于佛罗里达州的两处基地将更名为“航天基地”,成为美国太空军的首批基地。而在 12月18日白宫庆祝美国太空军成立一周年的活动上,太空军被正式命名为“守护者”。美军所谓所作所为显然与中俄提倡的“和平利用太空”理念相悖。
而且,拜登在竞选期间很少谈及太空领域问题,也没有提出有关与中国合作进行太空探索的问题。此次对于“政客”新闻网的采访,拜登过渡团队同样拒绝就拜登有关中国和太空的计划发表评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即使美国新政府上台后,中美两国航天合作也很难在短时间内“破冰”。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兰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