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四学术机构发布联合提示:老年人防流感做到这五条

原标题:四学术机构发布联合提示:老年人防流感做到这五条

“我们的流感疫苗接种率太低了,中国全人群的接种率仅2%,老年人也只有3%,不仅远低于欧美,也低于香港、台湾地区,但老年人患流感住院率高、预后差、死亡率高,平均每10个因流感住院成年患者中,就有5到6个是60岁及以上老年人。对老人来说,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措施。”

2020年12月22日,在全国老龄健康传播与促进行动(老年人防流感)项目“积极应对,预防流感”主题宣传活动上,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前首席科学家曾光表示,流感是老年人的重要死因,与其他年龄组相比,流感相关死亡风险在老年人中最高。流感除了导致老年人显著的超额死亡外,还会加重老年人的住院负担。

四学术机构联合发布《老年人防流感行动建议》

四学术机构联合发布《老年人防流感行动建议》

此次活动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主办,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龄传播分会承办,并得到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医疗机构管理分会和赛诺菲巴斯德公司的大力支持。会上,四机构联合发布以下行动建议——

1。积极应对,重视流感预防

面对可能的新冠肺炎疫情及流感叠加感染风险,老年人要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重视流感防控,主动学习关于流感预防的相关知识,注意获取由权威机构发布的防病信息,增强对虚假和错误信息的辨识能力。

2。识别流感症状,早诊早治

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流感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和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其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重症病例可出现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肺外表现及多种并发症。老年人一旦发现流感症状,应及时就医,及早诊断和抗病毒治疗,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3。做好防护,发挥“社会疫苗”作用

采取良好的日常防护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流感的感染和传播,包括:

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和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或上臂等遮住口鼻;勤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保证充足和规律的睡眠;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等。

采取必要的防护和隔离措施。流感流行季节,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出现流感样症状后,患者应注意休息,并采取必要的自我隔离措施;提倡“口罩文明”,流感样症状患者接触家庭成员时需戴口罩,去公共场所或去医院就诊时,患者及陪护人员都要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4。预防为先,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的免疫力低、抵抗力弱,是流感的高危人群,建议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60岁以上居家老人等重点和高风险人群优先接种流感疫苗。疫苗接种是目前保护老年人免于罹患流感的最经济有效手段。

5、积极治疗慢性基础病,降低慢病急性加重风险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患流感后发生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更高。需遵医嘱,积极治疗和控制慢性基础性疾病。要学会评估自己的病情,发生变化时及时就医,准确描述病情,不乱投医,不讳疾忌医。

“行动建议”还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老年人的流感防控,建议家庭成员能够帮助老年人加强流感防范,积极协助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建议医务人员发挥示范及引导作用,帮助老年人科学认识和预防流感、提高疫苗接种意识;呼吁有条件的地区结合当地实际,出台为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的优惠政策,酌情减免老年人接种费用;建议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流感疫苗的研发、审批、生产和供应等,为老年人防控流感提供更好的保护。

责任编辑:武晓东 SN241

外籍货运船只南沙海域遇险 10人获救 上海浦东大道年底恢复双向4车道通车,明年将全段6车道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