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冬至日短,秾情悠长

原标题:冬至日短,秾情悠长

来源:南京农业大学

今日,12月21日18时02分,

冬至悄然而至。

说到冬至,你会想到什么?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冬至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为进一步弘扬民俗文化,宣传光盘理念,食品科技学院联合后勤保障部膳食服务中心将光盘行动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理学院等让同学们在包饺子的冬至趣味活动中感受南农对异乡学子的关怀,传递师生间融融的暖意。

冬至日短,秾情悠长

冬至日短,秾情悠长

冬至日短,秾情悠长

冬至日短,秾情悠长

冬至日短,秾情悠长

饺子诞生记:

同学们拿起一张张白色的饺子皮,将它放在手掌心摆平,用大拇指轻轻地按住一边,用筷子夹一块肉馅,放在饺子皮的中心。

冬至日短,秾情悠长

冬至日短,秾情悠长

冬至日短,秾情悠长

接着在沿上涂上一圈水,用手指按住角,翻过了。然后双手把两半饺子皮捏了三下,放进蒸炉里,不一会儿,热腾腾的饺子就出锅了。

冬至日短,秾情悠长

冬至日短,秾情悠长

一碗热腾腾的饺子下肚,心里暖呼呼的。尽管不是家乡的味道,但独属于南农的特别滋味,却能让独在异乡的南农学子们体味浓浓的节日氛围。

冬至何以为首?

冬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一个节气。3000多年前的西周,周公用土圭法测得河南洛邑为天下中心的位置,名曰“土中”。在“土中”立一标杆,正午日影最长日即为冬至日。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相当于春节。后来实施夏历。但冬至一直排在24个节气的首位,称之为“亚岁”。

冬至日短,秾情悠长

古人认为自冬至开始,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大吉之日。于是由周到秦,冬至日一直被当作岁首过新年。汉代开始把冬至作为节日,冬至盛于唐宋,衰于明清,并以普通节日相沿至今。

虽然现在的冬至存在感不如古时那样强烈,但仍有些相关的民俗在各地以不同形式保留。

习俗一:南吃汤圆北吃饺

北方:“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在寒冷的冬至吃口热腾腾的饺子,既有消寒暖心之用,更含有“弯弯顺”的美好喻义。

南方:“冬至吃了汤圆大一岁”。冬至意味着“阳气始生”,吃完汤圆,新年即至,年岁更替。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象征团圆圆满,吃汤圆寄寓对来年合家团圆的祈福。

一碗汤圆或是一碗饺子,都盛着一碗碗的乡愁。

冬至日短,秾情悠长

习俗二:数九

数九寄托了古时农民对春日到来的渴望。俗话说“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数九”是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般“三九”时最冷,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当数到九个“九天”(九九八十一天),便大地回暖、万物复苏,是春耕的时候了。

“冬至夜最长,难得到天光。”作为一年中黑夜最漫长的一天,冬至被古人认为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

而这一天过后,黑夜开始缩短,白昼开始变长,作为第一个诞生的节气,冬至,是一个循环的终点,又是一个循环的起点。

冬至日短,秾情悠长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养生春又来。”

正所谓阴极之至,阳气始生,物极必反。在冬至,冷与暖,夜与昼,阴与阳,远游与归乡,旧与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织在一起而孕育着变化。在最寒冷的环境中营造新期待的心境,进而带来一种共同的感受,蕴含着古人的时间制度和观念,守望着华夏儿女的文化归属。

冬至,分明是一年当中很寒冷的时节,但去细品古人关于冬至的诗词,却发现一种不约而同的温暖。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杜甫漂泊夔州,闲来无事,唤儿饮酒,纵然冷风刺骨,但冻不翻诗人翩然思绪。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某年冬至夜里,同在异乡的白居易抱膝灯前,惟有孤影伴身,将浓烈思乡之情涌上心头,落笔却是淡淡一言。

“都城开博路,佳节一阳生。

喜见儿童色,欢传市井声。”

王安石眼里的冬至是一派生机勃勃的生活写照,百姓安居乐业,才是真正的良辰美景。

“四野便应枯草绿,九重先觉冻云开。

阴冰莫向河源塞,阳气今从地底回。”

韩偓诗中的一“绿”一“开”,仿佛替天地舒展了眉眼,阳气潜萌,一切都在为万物复苏做着铺垫。

冬至日短,秾情悠长

这个节气,承载了我们对至亲的思念,对团圆的期盼,对生活的体悟,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在中国人眼里,它不是一个固定的坐标,而是精神的依托和向往。

白昼最短,思念最长,冬至过后,期待团圆。

在这里想做个小调查,看看南农er们是饺子党多还是汤圆党多:

冬至日短,秾情悠长

关于冬至,你又有什么特别的回忆呢?

欢迎留言评论,分享你的冬至印记。

文字|全媒体中心陈丹奇吴佳璇

照片|中新社泱波

全媒体中心王烨旻

责任编辑|郭嘉宁

南京农业大学报总第937期 借火种汇光明,召青年担使命! 日本驻华大使:应客观评价日中经济关系重要性,要有虚心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