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重医人物丨胡晶:“选择教师这份职业,是自然而然,更是心之所向。”

原标题:重医人物丨胡晶:“选择教师这份职业,是自然而然,更是心之所向。”

来源:重庆医科大学

重医

人物

从求学到执教,她用二十二年的时间,与重医结下不解之缘。

她埋首三尺讲台,将微课融入课堂,化繁为简,改革创新突破实验教学难题。

对于教学,她始终保持着一颗敬畏之心,带领大家感受知识的生命力。

她是胡晶,2019年重庆医科大学首届“钱惪骨干教师”获得者。

重医人物丨胡晶:“选择教师这份职业,是自然而然,更是心之所向。”

胡晶,博士,副教授。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医学专业,同年攻读重庆医科大学组织胚胎学硕士,毕业后留检验医学院实验诊断学教研室任教。2013-2014年赴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研修一年,方向为白血病及其发病机制的研究。2015年获临床检验诊断学博士学位,2017年评为副教授,现主要承担多个专业本科生(包括留学生)的《实验诊断学》和《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的教学工作。先后主持重庆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1项、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1项、重庆市教委自然科学基金1项,院系课题2项,发表论著十余篇。主持校级教学课题一项,参编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2部(《临床基础检验形态学》《临床基本技能》)。

所获荣誉

2011年重庆医科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

2014年重庆医科大学第一届英语讲课比赛三等奖

2014年指导学生参加重医第一届“构想杯”创新实验设计大赛一等奖

2016年重庆医科大学第二届英语讲课比赛优秀奖

2017年首届“人卫杯”全国高等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

2018年“泽众杯”全国医学检验专业检验校际教学研讨会暨医学检验微课制作竞赛二等奖

2019年指导学生参加西南地区临床检验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

2019年第二届人卫慕课在线课程与教学资源比赛微视频组三等奖

2019年重庆医科大学钱悳骨干教师奖

2019年重庆医科大学优秀教师奖

结缘重医,深耕教学十余载

胡晶与重医的缘分始于1998年。那一年,她考入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医学专业,后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师从基础医学院吴宏教授,毕业后留校任教,成为实验诊断学教研室的一名老师。

重医人物丨胡晶:“选择教师这份职业,是自然而然,更是心之所向。”

重医人物丨胡晶:“选择教师这份职业,是自然而然,更是心之所向。”

刚刚参加工作时的胡晶

问及为何会选择这份职业,胡晶说,是自然而然,更是心之所向。“小时候,家在医学院旁,常来校园里溜达,那个时候重医就像种子一样埋在心里了。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吴宏教授对我的影响,吴老师上课认真负责、温柔耐心,听她的课入浴春风,那个时候我就想当一名像她那样的老师。”

毕业那年,周围大多数同学选择到医院工作,而胡晶则留在了校园,她对重医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割舍不去。在她看来,自己是读“重医的书”成长起来的,传承的是重医的“学脉”,她想继续把它传下去。

重医人物丨胡晶:“选择教师这份职业,是自然而然,更是心之所向。”

胡晶与吴宏教授合影

初登讲台的光景,胡晶的记忆依旧清晰。“作为新教师,因为没有教学经验,第一堂课挺紧张,声音小还讲得特别快,出了一身汗。”

为了快速适应新的身份,她常常去听教研室高年资的老师讲课。“罗春丽老主任、胥文春主任以及唐敏、欧俐苹等老师都给予了我很多帮助。他们耐心地指导我修改课件,分享讲课经验,让我受益匪浅。”

重医人物丨胡晶:“选择教师这份职业,是自然而然,更是心之所向。”

教研室合影

在学院的推荐下,胡晶参加了各种讲课比赛,先后获得2011年重庆医科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2014年重庆医科大学第一届英语讲课比赛三等奖。在一次次的比赛实践中,她收获了经验与信心,也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017年,在首届“人卫杯”全国高等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胡晶获得了二等奖,这也是她第一次在全国性的比赛中拿奖。

“当时学院推荐我去参加比赛,我很犹豫。学院领导鼓励我,不要担心,认真对待就好!在大家的帮助下,我反复修改课件、设计动画、认真备课,最后取得第二名的成绩,除了开心,还有一种努力后的成就感。”

重医人物丨胡晶:“选择教师这份职业,是自然而然,更是心之所向。”

参加首届“人卫杯”全国高等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

重医人物丨胡晶:“选择教师这份职业,是自然而然,更是心之所向。”

2019年重庆医科大学钱惪骨干教师颁奖现场(右三:胡晶)

胡晶说,一直以来,她对自己的要求是,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扎根重医,一待就是二十年,2006年任教,2015年拿到博士学位,2017年评为副教授……从最初讲课会紧张的职场新人,逐渐蜕变为熟练驾驭课堂的骨干教师,她一直在教学的道路上坚守前行。

授业传道,探寻教学的多种可能

教学中,胡晶一直在思考的是“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教学会更好?”多年教学探索下,她的最终回答是,“让大家主动去学,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她试图激发大家对课程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科的美与生命力,不希望强行灌输知识,而是让学生能够保持着淳朴而好奇的心,感受知识。

结合身边人的案例拉近与医学的距离

《实验诊断学》是一门由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课程,也是医学生进入临床专业课学习前的必修课程之一。对于刚刚接触临床的医学生来说,各种检验项目纷繁复杂,知识点难以记忆。

重医人物丨胡晶:“选择教师这份职业,是自然而然,更是心之所向。”

在讲解每个章节内容前,胡晶习惯带领大家复习本章节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检测项目的原理及发生变化的原因,并且结合临床病例分析,让学生对项目的临床意义理解更为深刻。

“因为缺乏直接的临床工作经验,我更注意留意身边的一些病例,比如我周围的亲戚、朋友,包括我自己经历的事情,讲给同学们听,他们就不会觉得这些医学知识离他们很远,可能就是身边会遇到的情况,这样能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也更能明白掌握这些知识的重要性和自身的使命感。”

重医人物丨胡晶:“选择教师这份职业,是自然而然,更是心之所向。”

在胡晶看来,教师真正的本领,不在于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唤起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课堂上,她常常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课堂气氛活跃。

重医人物丨胡晶:“选择教师这份职业,是自然而然,更是心之所向。”

学生对胡晶的评价

打造线上微课突破实验教学难题

由于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是分开进行的,实验课前,学生往往缺乏有目的的预习,短时间内也无法完全掌握重要的实验操作要点,影响实验教学的效果。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2016年胡晶申请到重庆医科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实验诊断学》实验教学的微课开发与应用,着手开发、录制微课并将其引入教学之中。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尝试,探索教育的多种可能,她也成为学院第一批参与录制微课视频的老师之一。“微课短小精悍,便于互联网和移动设备传播,时间和地点可以自主选择,非常适合学生自学和巩固。”

重医人物丨胡晶:“选择教师这份职业,是自然而然,更是心之所向。”

重医人物丨胡晶:“选择教师这份职业,是自然而然,更是心之所向。”

胡晶开发制作的微课视频

教学中,胡晶将微课学习贯穿整个实验教学全过程——

课前:将制作好的微课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思考,做好课前准备。

课中:课堂上播放微课视频,对其中的重要环节进行讲解和示教,解答学生的问题。

课后:学生可以再次复习微课视频,对比自己实验课上的操作和认识,对知识进行巩固和内化,或者通过平台与同学、老师进行互动交流。

“比如《骨髓细胞学检查》实验,有时候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各类骨髓细胞各阶段形态学的特点,通过骨髓细胞形态学相关微课,提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明显提高了学习效果。”

重医人物丨胡晶:“选择教师这份职业,是自然而然,更是心之所向。”

实验课上,同学们观看《骨髓细胞形态学》微课视频

听过胡晶上课的同学这样说——

胡老师总是将逻辑梳理得井井有条,深入浅出地讲述着晦涩难懂的概念。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堂课,是讲尿液中管型的形成条件和过程,管型的概念很抽象,仅凭文字描述,大家都云里雾里。这个时候,胡老师在课件中,播放了她自己精心制作的动画,生动地演示了管型是怎样在肾小管和集合管中形成的,让我们从简单明了的动画过程中,形象地理解并掌握了这个知识点。

重医人物丨胡晶:“选择教师这份职业,是自然而然,更是心之所向。”

《尿液管型的形成》动画

在讲《血型与输血》内容时,胡老师讲到了如何进行交叉配血这个知识点,她运用了Flash动画现场演示,并让大家上讲台用电脑给病人测定血型、输血,模拟现场救治的过程。我们结合所学的知识现场进行操作,最后选对了血袋,同学们都欢呼起来。这个Flash输血操作不仅有趣,也让我们更深刻地记住了知识点。

重医人物丨胡晶:“选择教师这份职业,是自然而然,更是心之所向。”

交叉配血及输血动画演示

独具设计的课堂内容,创新多变的授课方式,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不断尝试与努力的结果。胡晶打趣说,“自己性格内敛,并不是最适合做老师的人,要讲好课只有多投入、多努力。”每一次进入课堂或参与微课录制,她都会不断打磨内容、修订剪裁,甚至在授课中如何表达,让话语更为生动,也会花心思推敲。

重医人物丨胡晶:“选择教师这份职业,是自然而然,更是心之所向。”

近年来,胡晶及其教研室已开发和制作的《实验诊断学》实验内容相关微课十多项,其中《骨髓细胞形态学-巨核细胞系统》获得2018年全国医学检验专业检验校际教学研讨会暨医学检验微课制作竞赛二等奖,《骨髓细胞形态学-粒细胞系统》获得2019年第二届人卫慕课在线课程与教学资源比赛微视频组三等奖。丰富的微课资源为实验课教学提供了学习资源,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也获得了授课老师和学院领导的认可与肯定。

深入临床采集样本丰富教学资源

在实验教学中,《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课程中《脱落细胞学检查》这一章节,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对于各种脱落细胞的认识,主要通过理论学习和图片获得,很少有观察和学习临床标本的机会。

为了系统地掌握脱落细胞学相关理论和实验知识,今年6月,胡晶主动申请前往浙江省人民医院检验科进修,师从形态学专家吴茅教授,学习脱落细胞形态。在医院三个月的日子里,她从老师的身份转变为一名检验科医生,深入临床一线与病人标本打交道。

重医人物丨胡晶:“选择教师这份职业,是自然而然,更是心之所向。”

在科室为进修医生们讲课

临床阅片时,如若发现珍贵的典型病例,在查阅病人信息并征得同意后,她会深入病房采集病人标本、拿回科室进行制片染色封片保存,作为教学示范的典型标本。

进修结束,胡晶采集了上千张各种典型的浆膜腔积液、尿液、脑脊液、宫颈的脱落细胞以及骨髓细胞的照片,为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并带回了100多张示教片用于实验课教学,丰富了教研室教学资源。

重医人物丨胡晶:“选择教师这份职业,是自然而然,更是心之所向。”

重医人物丨胡晶:“选择教师这份职业,是自然而然,更是心之所向。”

优秀的“心灵捕手”,学生的良师益友

大学是同学们进入社会的最后一站,要逐渐去掌握适应社会的技能、理解社会的本质。胡晶也不断洞察和学习,做好这一关键阶段的引导者。

她注重因材施教。对待信心不足、遇事犹豫不决的同学,她以鼓励为主、肯定他们的每个小进步;对于忙于积累实践经验的同学,她也会适时提醒他们课业的重要性;对于具有科学研究兴趣的同学,她更多的是鼓励他们,去参加有益比赛。

重医人物丨胡晶:“选择教师这份职业,是自然而然,更是心之所向。”

重医人物丨胡晶:“选择教师这份职业,是自然而然,更是心之所向。”

与学生合影

天性温柔、细腻、温暖的她,在聆听和观察中,善于捕捉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流露的信息,从而打开他们的内心世界。为了让每一位同学都有发展的空间和舞台,她多次指导本科学生参加学校“构想杯”创新实验设计大赛。从2011年至今,胡晶带领十多组本科生参与创新实验申报及实验研究,指导他们给实验动物打药、取标本、撰写文章、发表论文等,并在2014年“构想杯”创新实验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重医人物丨胡晶:“选择教师这份职业,是自然而然,更是心之所向。”

学生这样说——

胡老师不仅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在课后也鼓励我们积极参与创新实验,培养我们的科研思维。作为指导老师,她十分尽心尽责,从选题到标书撰写,无微不至地引导着我。即使在深夜,我也会收到老师认真且细心修改过的标书。后来,我们的实验小团队获得了创新实验立项,在真正走进实验室开展实验后,遇到了更多的未知。这个时候,胡老师总会温柔淡定地循循善诱地引导我们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再逐个击破解决问题,不断改进实验过程,让我们体会到探索科研的快乐,获得真正的成长。

重医人物丨胡晶:“选择教师这份职业,是自然而然,更是心之所向。”

重医人物丨胡晶:“选择教师这份职业,是自然而然,更是心之所向。”

与学生合影

谈及教学生涯给她的感触时,胡晶只说了一件小事:“曾经有一位学生对我说,老师,听您的课是我冬天里起床的动力。”一句简单的评价让她非常开心,学生的肯定,便是推着她不断前行的力量来源。

策划:党委宣传部教务处

撰稿:涂念

编辑:蔡雨齐

相关阅读:
今日冬至,这份来自法大的关怀请你收下! 法国称"头号通缉犯"正藏身香港:曾用斧头杀人 多次骗过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