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春“思享”课⑨|用对沉默,活出强大。
来源:内蒙古大学
急你所急,这里有热度
爱你所爱,这里有温度
想你所想,这里有锐度
朝气、正气、底气
乐学、乐观、乐享
青春“思享”课
给你不一样的成长体验
第一季重磅来袭!
学长送给你的
十条大学生活锦囊!
锦囊第九条,来啦~
为什么我们越长大,越喜欢沉默?
因为我们也是在天下的熙熙攘攘里逐利的俗人,流行语名为“社畜”,经济学称为“理性人”。无法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法不被世俗利益得失所牵挂,但你也不必懊恼,因为早在N年前,斯密就告诉我们世界上99%的人都是自利滴,(“范大佬”就是那1%)我们的所有行为都是比较过成本收益才做出的。
越长大,考虑的因素越多,“直言直语”的代价,组织语言浪费的时间,相比我们表达获得的快感与收获,孰轻孰重?这或许是成年人习惯沉默的缘由。
年少时
我是无知无畏的少年
在山尖呐喊嘶吼
长大后
我融入人群行于山脚
默默无闻
时间教会了我们成长
也让我们学会了沉默……
沉默是把双刃剑,有时它是人云亦云时的随波逐流,有时它是拖延的借口。
人性本懒,当一个个繁重的任务来临时,相信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拒绝的,可是,你有说拒绝的权力吗?你没有,但大家又不想干活,咋办呢?一个字,拖。问题来了,怎么拖?答案很简单:对发布任务的人保持沉默,只要大家都装作没看到消息,孤立发信息的领导者,拖延自然水到渠成。
这,其实是一个的博弈,一个关于拖延的博弈。
领导者在微信群布置任务后一般都会要求收到回复,假若大家一致保持沉默,那么打工仔们就能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拖延时间。“独默默”不如“众默默”,既然大家都没反应,那我就再观望观望,做一只随大流的羊也未尝不可。(此谓从众效应)
想象一下沉默后会发生什么?你猜的没错,领导有可能会发火滴。此时,只要有一人顶不住压力,率先回复收到,于是,其他人的最优选择也是回复,一大波“收到”向手机屏幕涌来……沉默不会让工作减少,反而会浪费彼此宝贵的时间。
诚然,沉默的大多数助长了拖延,不过,当群聊人数较多时,不确定性就越大,任务拖延的可能性也小。
有时小组合作时大家保持沉默,并非为了拖延,而是想要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影响力,从而承担更少的责任。就拿为完成老师任务的学习小组来说,不知你是否发现,群里说话最多的那个,最后分到的任务往往也最多,而发言较少的“小透明”既不用付出太多,又能享受搭便车的福利,(只要“我”不说话,大家就看不到我,我可真是个小机灵鬼)可见滥用沉默,后果确实严重。
很多微信群建立的前几天还比较热闹,但往往有“48小时现象”,即已过48小时,除了节庆或重要日期抢红包外,多数就变成了“沉默的死群”。为什么在现代社会中,微信冷漠阶层竟然如此庞大?
选择沉默,是害怕为自己的莽撞与冲动后悔。
你是否和“孤独的诗人”一样,也曾因害怕后悔,害怕失去而选择缄口不言。
后悔是啥滋味,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根据行为经济学中的后悔理论,没有做错误行动引起的后悔比做了错误行动引起的后悔要轻微。
比如,在求学路上,相信很多人在面对老师的提问时,即使知道答案,也不愿主动举手,所以,当有领导来听课时,任课老师总会在课前千叮咛万嘱咐:一会大家一定要积极哦,不怕你回答错,就怕你不举手。在校园中,你可能会渐渐发觉,很多课堂,沉默是常态,那么大家究竟为何沉默呢?担心答错的窘态成为同学间的笑料?亦或是不想成为鸡群中的“鹤”?
究其根源,保持沉默,害怕表达,是因为害怕付出社交的代价——被别人评价。过度关注周围人的反馈和评价,担心自己的表述不当,害怕自己的形象因一句话,一个表情就被别人误解,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麻烦,避免为自己说过的话后悔,所以选择沉默。后悔是普遍存在的,但是由沉默引起的后悔比发言引起的后悔要轻微,沉默,是为了让自己将来后悔的心好受一点。也许很多个深夜,你也会辗转难眠,后悔自己不该对朋友说那么重的话,后悔不该在群聊里和老板顶嘴,可覆水难收,今后唯一能做的只剩沉默。
选择沉默,是不想承担言多必失的风险。简单的说就是相比于收益,人们更关注损失,不愿意接受损失,人人倾向于规避风险。
最近有个很火的综艺叫乘风破浪的姐姐,又被网友称为“晓明历险记”,这个搞笑的梗因何而起?原来即使是在内娱“叱咤风云”的黄教主,在面对30位资历深浅不一的小姐姐时,也要小心翼翼地照顾到每一位的情绪,时刻谨言慎行。“端水大师”晓明在开场白时说道“诸位已经是……”语音未落,便被海陆接了话茬“上了年纪么……”场面一度尴尬。海陆也因一句本是自嘲的玩笑喷上热搜,被千万网友群嘲情商太低。站在闪光灯下的人,可能因一句无心的话而被千夫所指,闪光灯外,你我又何尝不是如此?
“说的越多,错的越多”,选择沉默,是我害怕自己错而不知,一错再错。
王小波说“在我周围,像我这种性格的人特多——在公众场合什么都不说,到了私下里则妙语连珠。换言之,对信得过的人什么都说,对信不过的人什么都不说。”对信得过的人妙语连珠,是知道他们不会伤害你,对大众沉默,是怕自己的言语成为别人中伤自己的武器。
“在一个喧闹的话语圈子下面,始终有一个沉默的大多数。既然精神原子弹在一颗又一颗地炸着,哪里有我们说话的份?”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
在微博等很多社交媒体上,大众并没有沉默,反而有时会肆无忌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来证明自己敢于反抗敢于为弱势群体发声,实际却中了媒体的营销圈套;有人常常站在道德制高点,对所有的争议评头论足,殊不知自己的观点根本站不住脚。
其实,沉默与发声本身没有对错,用好才是硬道理。发声是每个人的权力,一直沉默,并不是一种好的选择。但是,在复杂的环境中,语言也有可能成为伤人于无形的刀剑。相比于勇敢表达而得到的掌声与鲜花,我们更应关注的是语言是否有可能会变成一把利剑,刺伤自己和他人。网络时代,很多人并不需要为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因此,我们的在网络上对别人的一次评判,一次攻击,有可能演化为一场网络暴力,使他人受伤!据2019年《社会蓝皮书》报告显示,近三成青年曾遭遇过网络暴力辱骂,而“当作没看见,不理会”则是青少年最常用的应对暴力辱骂信息的方式,占比达60.17%。中国青少年在上网过程中遇到暴力辱骂的比例高达28.89%。如果是这样的发声,我们宁可不要!
相比起来,虽然沉默的一面是一种惰性,放弃了与这个世界磨合的心态,是一种弃权,放弃自己影响这个世界的权利。但是,沉默的另一面是在复杂环境中的一种选择,很多时候对问题的不回应,不附和是对真我和他者的尊重,更是一种无最优状况下的次优选择。
大海里觅食企鹅返回陆地的时候,都会以一个冰窟为出口往外跳跃。在企鹅的团队里,领头的企鹅担负着十分艰巨的任务,它不仅要对“出口”有准确的判断力,还要有冲锋在前的勇气。海豹发现了企鹅经常出入的一个冰窟后,就趴在冰窟旁边,伺机捕食企鹅。一会儿,领头的企鹅犹如一枚炮弹从冰窟里“射”出来,由于速度很快,它越过海豹晃动的脑袋,在落到冰面的一刹那迅速站起来逃开。此刻,这只企鹅以沉默掩盖了自己的恐惧。紧接着,跟在后面的企鹅首尾相接地从冰窟里一一弹跳出来,有的从海豹的身边溜过,有的从海豹的头顶越过。海豹趁机张大嘴巴,左一下右一下地去咬送到眼前的“猎物”,最终,它叼到一只反应稍显迟钝的企鹅,然后潜入大海享用美味去了。
按理,领头的企鹅跃出冰窟,第一眼看见海豹后,应当发出信号,提醒后面的企鹅改变行动计划,以躲开海豹的袭击。但是,它选择了沉默。如果它发出在冰窟口遇到天敌的信号,就会导致企鹅团队的成员们由于惊慌而乱作一团,从而影响“登陆”计划的顺利完成。而倘若企鹅们一直被困在危机四伏的大海里,将会面临更大的危险和损失:要么它们会因体力不支,淹死在大海里:要么会遭到几条鲨鱼的围追堵截,到那时死去的就不止一只企鹅了。所以,企鹅“首领”在危难关头保持沉默是明智的选择,它用善意的沉默稳定了“军心”,鼓舞了“士气”,甚至可以说拯救了整个企鹅家族。
因此,沉默不一定不好,适时适地使用沉默,会达到最优目标!
但是,有时,面对外来的冲击,我们有时也不能一直保持沉默。但是,当你选择不再沉默时,一定要保持清醒,避免成为他人的传声筒。
把沉默用在错的地方,沉默就是一种软弱,越沉默越难过;把沉默用在对的地方,沉默就是一种力量,越沉默越强大。
愿你的沉默,成为守护你的力量
感到委屈时,用沉默安抚自己
受到伤害时,用沉默去对抗千军万马
失意苦闷时,用沉默去看淡得失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最高级的修心
沉默的双刃
一面是剑客的剑
一面是诗人的诗
剑客毁于沉默中
诗人活在沉默里
以沉默为剑
抵挡千军万马
若无其事就是最好的反击
以沉默作诗
容身山水,抚平伤痕
在苦涩的生活之中生出欢喜来……
互动
什么情况下我们应该沉默?
你有哪些故事想要分享给大家呢?
快来评论区
分享你的想法和故事吧!
评论区获赞前五名的同学
将得到内蒙古大学精美文创产品哦!
快来分享吧!
上期评论区获奖名单公布
右手无理奈
棒棒糖
撒野
Ning ning
所由所向,皆是远方
请以上同学于周一12月21日
下午6:30到7:00
至南校区卓越楼913